【脑机接口“AlphaGo时刻”降临,我国率先破局】
在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中,肉体沉睡,意识却在虚拟世界苏醒,那看似遥远的想象,正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逐渐照进现实。上海脑机接口公司岩思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李孟,就身处这一充满无限可能的领域。近日,国家药监局批准发布《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 术语》行业标准,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不仅是中国首部脑机接口医疗器械标准,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标志着我国脑机接口技术迎来“AlphaGo时刻”,一场科技革命正悄然拉开帷幕。

【技术突破:半秒解码意念,中文解码难度重重】
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一位失语患者的意念被成功解码成完整语句显示在电脑屏幕上,这背后是脑电大模型的强大助力。岩思类脑团队研发的脑电大模型,能在半秒内将意念精准解码为不限字数的完整语句,还将单个受试者的训练时间从两三个月压缩至100分钟。患者脑中植入8 – 10根电极,仅需100分钟、54个汉字的中文单字训练,就能覆盖近2000个汉字。
中文解码难度远超英文,中文分声母和韵母,有400多个自由度,而英文音标仅40多个自由度。大模型还需将关键词“脑补”成连续语句并在半秒内输出,这是当前最难的脑机接口应用之一。这一突破得益于全球最大的人类颅内脑电数据库,在上海市科委支持下,华山医院建立高质量颅内脑电数据库,并与国内多家神经外科头部医院组建iBRAIN脑电数据联盟,为技术研发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超越马斯克:解决泛化与精准难题,走不同技术路线】
目前主流的脑机接口以Neuralink为代表的侵入式技术流派存在天然缺陷,模型不能泛化,个体在时间和任务上都无法通用,且每天需要重新标定。岩思类脑团队从生成式AI的基座大模型获得灵感,用大语言模型的逻辑解决脑机接口模型的泛化性问题,同时依托华山医院高质量颅内脑电数据库iBRAIN解决精准性问题。
虽然实现了局部超越,但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仍是行业天花板,其工程化能力强。李孟认为走不同的路来超越马斯克是明智之举。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在某些方面已超越侵入式,如岩思类脑实现的国内首例罕见病患者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全指令集操控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实验,全指令集有10个自由度,超越了Neuralink的4个自由度,且避免了侵入式脑机接口的诸多问题。
【未来展望:脑控生活即将到来,行业迎来黄金期】
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脑控游戏到智能家居,未来残障人士乃至普通人都能拥有“超能力”,用意念操控身边世界。李孟团队计划年底上市闭环神经调控睡眠管理产品,还将脑机接口与AR眼镜结合拓展应用场景,甚至畅想脑控机器狗用于救灾等。
上海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发展,2027年前实现高质量脑控,2030年前实现高质量控脑,打造全球脑机接口产品创新高地。在国内丰富临床资源和政策支持下,中国脑机接口行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有底气在2027年达到世界最高水平,2030年实现全球领先,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高地之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