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快救救他!他突然胸痛得站不起来!”9 月 28 日凌晨,35 岁的程序员王先生被紧急送进医院急诊室,经检查确诊为急性心梗,而罪魁祸首正是他长期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的生活习惯。9 月 29 日是世界心脏日,科普中国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超 400 万,而很多人每天都在做的 4 件事,正悄悄给心脏 “埋雷”,若不及时改正,可能引发难以挽回的后果。

心脏作为人体的 “泵血工厂”,每天跳动约 10 万次,为全身输送血液。但不良生活习惯会不断削弱它的功能,从轻微不适到心梗、心衰,往往只需要几个 “坏习惯” 的叠加。了解哪些行为最伤心脏,才能及时停下 “自我伤害” 的脚步。
心脏最怕的 4 件事,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1. 长期熬夜:让心脏 “连轴转” 的隐形杀手
“凌晨 2 点前没睡过觉,总觉得年轻扛得住。” 这是很多年轻人的常态,但熬夜对心脏的伤害远超想象。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李松指出,人体夜间会进入修复状态,心脏也需要休息来维持正常节律。长期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荷持续加重;同时还会影响内分泌,导致血脂代谢紊乱,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研究显示,长期睡眠不足 6 小时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比睡眠充足者高 2 倍;而熬夜时突发心梗、心律失常的案例,在临床中更是屡见不鲜。王先生就是因为连续一周熬夜赶项目,心脏长期处于 “疲劳作战” 状态,最终引发心梗。
2. 高油高盐饮食:给血管 “添堵” 的 “重口味”
“无辣不欢、顿顿有肉” 的饮食偏好,正在慢慢堵塞我们的血管。李松主任解释,高油饮食会导致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这些 “垃圾” 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盐饮食则会使血压升高,心脏为了泵出血液,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长期下来会导致心肌肥厚、心功能下降。
更可怕的是,这种伤害是 “日积月累” 的。很多人直到出现胸痛、气短等症状时,才发现血管已堵塞严重。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日均盐摄入量超过推荐量的 1.5 倍,而高盐饮食人群患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风险,比低盐饮食人群高 3 倍以上。
3. 久坐不动:让心脏 “变懒” 的致命习惯
“上班久坐 8 小时,下班躺沙发刷手机”,这种 “静态生活” 模式正在吞噬心脏健康。上海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王敏介绍,久坐时人体血液循环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同时,肌肉活动减少会导致代谢减慢,脂肪堆积,增加肥胖、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风险。
研究发现,每天久坐超过 8 小时的人,患心力衰竭的风险比每天活动 30 分钟以上的人高 50%;即使是规律运动的人,若白天久坐时间过长,心脏健康风险也会显著升高。王敏强调:“久坐对心脏的伤害,不亚于吸烟,每久坐 1 小时,就会增加 10% 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4. 情绪激动:让心脏 “受惊” 的 “隐形炸弹”
“一点小事就发火,情绪一激动就心跳加速”,这种频繁的情绪波动对心脏来说是 “致命打击”。李松主任指出,情绪激动时,人体会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使心率骤升、血压飙升,心脏血管剧烈收缩,甚至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心梗、脑梗。
2024 年《美国心脏协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爆发后 1 小时内,心梗发作的风险会增加 4 倍;而长期处于抑郁、紧张状态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也会比情绪稳定者高 2.5 倍。很多心脏疾病患者的发病诱因,都是一次剧烈的情绪波动。
守护心脏健康,从这 4 件事做起
1. 规律作息,给心脏 “充电”
每天保证 7-8 小时高质量睡眠,尽量在 23 点前入睡,避免熬夜;若因工作需要熬夜,第二天应适当补觉,避免连续熬夜。
2. 清淡饮食,给血管 “减负”
减少油、盐、糖的摄入,每天盐摄入量控制在 5 克以内;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如鱼、禽、豆制品),每周吃 2-3 次深海鱼,补充 Omega-3 脂肪酸,保护血管内皮。
3. 适度运动,让心脏 “动起来”
每久坐 1 小时,起身活动 5-10 分钟,做简单的拉伸、踮脚等动作;每周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增强心脏功能。
4. 管理情绪,让心脏 “放轻松”
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频繁愤怒、焦虑;通过冥想、听音乐、散步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若长期情绪低落,可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新闻总结
世界心脏日来临之际,需警惕长期熬夜、高油高盐饮食、久坐不动、情绪激动这 4 件 “伤心事”,它们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很多人每天都在做却浑然不觉。
守护心脏健康,要从调整生活习惯入手:保证规律作息、清淡饮食、适度运动、管理情绪,同时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如测血压、血脂、心电图),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更要提前预防。心脏健康无小事,及时停下伤心行为,才能让这个 “生命泵” 持续为我们输送动力。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