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超加工食品悄悄伤男性生殖健康,研究:20-35 岁群体风险显著

“早餐吃速冻三明治,午餐点外卖炸鸡,晚餐加热预制菜”—— 这样的饮食模式,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男性的日常。超加工食品凭借方便快捷、价格亲民的优势,渗透进全球消费者的餐桌,却在无形中埋下健康隐患。近日,一项发表在《细胞代谢》杂志的研究引发关注:即便没有过量食用,超加工食品也会直接影响男性生殖健康,导致关键激素水平下降,尤其对 20-35 岁的年轻男性群体风险显著,这一发现为 “快餐爱好者” 敲响警钟。

此次研究由罗曼・巴雷斯教授领衔,针对 43 名年龄在 20 至 35 岁的健康男性展开,采用 “交叉饮食试验” 设计,确保结论的科学性。研究人员为参与者制定了两种热量完全相同的饮食方案:一种由超加工食品构成,包括速冻餐、油炸食品、含糖饮料、预制肉制品等;另一种则由未加工或轻度加工食品组成,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虾等。

实验过程中,参与者先连续三周食用其中一种饮食,随后休息三个月以排除前一种饮食的影响,再切换到另一种饮食模式继续三周。结果显示,两组饮食带来的身体变化差异显著:食用超加工食品的男性,不仅平均增加了 1 公斤脂肪,体内关键激素水平更出现明显波动 —— 睾酮和促卵泡激素含量均有所下降。而这两种激素对男性生殖健康至关重要:睾酮维持生殖器官正常功能,促卵泡激素调控精子生成,二者水平异常,可能直接影响精子质量与数量。

研究进一步揭示,超加工食品中的 “隐形杀手” 是邻苯二甲酸盐。这种常见于塑料包装、食品添加剂中的化学物质,属于典型的 “激素干扰物”,会通过污染食品进入人体,干扰内分泌系统。当邻苯二甲酸盐在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抑制睾酮和促卵泡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打破激素平衡。更令人担忧的是,超加工食品在多重加工过程中,不仅营养成分大量流失,还可能产生其他有害物质,叠加邻苯二甲酸盐的影响,对生殖系统形成 “双重打击”。

“我们十分震惊,超加工食品即便在健康的年轻男性身上,也能改变如此多的身体机能。” 罗曼・巴雷斯教授在研究报告中强调,此次实验排除了热量差异的干扰,证明超加工食品本身的特性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其长期危害不容小觑。这意味着,即使年轻男性保持体重正常,长期食用超加工食品,仍可能面临生殖健康风险,而这种风险若持续累积,可能对生育能力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事实上,超加工食品的健康危害早已被关注,此前研究已证实其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密切相关。此次新发现则进一步拓展了其危害领域,聚焦男性生殖健康这一易被忽视的维度。对于 20-35 岁的男性而言,这一年龄段正值生殖功能旺盛期,也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若长期依赖超加工食品,可能为未来的生育问题埋下隐患。

针对这一研究结果,营养专家建议,男性群体应减少超加工食品的摄入,优先选择未加工或轻度加工的天然食物:日常饮食中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比例,选择瘦肉、鱼虾、蛋类等优质蛋白来源,避免频繁食用速冻餐、油炸食品和含糖饮料。同时,购买包装食品时,可关注配料表,尽量选择成分简单、无过多添加剂的产品,降低邻苯二甲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摄入风险。

新闻总结

近日《细胞代谢》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超加工食品会直接影响男性生殖健康,尤其对 20-35 岁群体风险显著。研究以 43 名健康男性为对象,通过交叉饮食实验发现,食用超加工食品三周的男性,不仅增加 1 公斤脂肪,睾酮和促卵泡激素(均对精子生成关键)水平也下降,元凶是食品中含有的激素干扰物邻苯二甲酸盐。该研究排除热量差异影响,证实超加工食品本身特性危害健康。专家建议男性减少超加工食品摄入,选择天然、少加工食物,降低健康风险。此次研究提醒公众,需重视超加工食品对生殖健康的潜在危害,及时调整饮食结构。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