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聚会的热闹场合,酒杯碰撞声不绝于耳,“适量饮酒有益健康” 的观念仿佛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 “真理”,红酒被赋予了 “软化血管” 的神奇功效,白酒被认为能 “驱寒暖身”,啤酒则成了夏日消暑的 “必备良品”。然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研究,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敲碎了人们对饮酒的美好幻想,将酒精与癌症之间那紧密却又常被忽视的联系,赤裸裸地展现在大众面前。

2020 年,全球癌症病例数据令人触目惊心。WHO 报告显示,在这一年确诊的癌症患者中,约 75 万例的患病根源指向了饮酒。换算一下,每 25 个癌症患者里,就有一人是因喝酒而被癌症 “盯上”。更值得警惕的是,在这些因酒致癌的病例中,重度饮酒者固然占了大头,但轻度和中度饮酒者的 “贡献” 也不容小觑,超过 10 万例的癌症与他们每日 “小酌” 的习惯脱不了干系。这意味着,哪怕你只是每天喝上一杯红酒,或是一瓶啤酒,看似微不足道的饮酒行为,实则可能在悄无声息中,为身体埋下癌症的隐患。
《柳叶刀・肿瘤学》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酒精 “青睐” 的癌症类型。食道癌和肝癌,首当其冲成为酒精相关癌症中的 “重灾区”。而女性乳腺癌,也位列其中,在 2020 年,有近 10 万例女性乳腺癌病例与饮酒相关。从地域上看,东亚和中东欧地区,因饮酒引发癌症的比例最高;北非和西亚则相对较低。且男性患者数量远远超过女性,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三。这背后,反映出不同地区饮酒文化和习惯的巨大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地区饮酒量呈下降趋势时,中国、印度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饮酒量却在逐年攀升,这无疑为这些地区的健康状况敲响了警钟。
那么,酒精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将身体拖向癌症深渊的呢?当酒精进入人体,它首先会被代谢成乙醛,这个乙醛堪称 “细胞破坏王”,具有强大的致癌性,会直接攻击细胞的 DNA,使 DNA 发生突变,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秩序被打乱,癌变风险随之大增。同时,酒精分解过程还会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如同在细胞内肆意破坏的 “小恶魔”,不断侵蚀细胞,损害细胞的正常功能。不仅如此,酒精还会干扰人体对关键营养物质的吸收,像叶酸、各类维生素等,这些营养物质本是身体对抗癌症的 “得力助手”,如今却因酒精的捣乱而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此外,对于女性而言,酒精会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而雌激素水平的异常波动,正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研究人员还对饮酒量进行了细致划分,并揭示了不同饮酒程度对应的癌症风险。大量饮酒,即每天摄入酒精量≥60 克,这大约等同于 4 杯半红酒或 5 瓶啤酒,如此大量饮酒,关联了约 34 万癌症病例;中度饮酒,每天摄入 20 – 60 克酒精,相当于 1.5 到 4 杯红酒,与之相关的癌症病例约有 29 万例;轻度饮酒,每天摄入酒精≤20 克,也就是 1 杯红酒或 1 瓶啤酒的量,即便看似 “小酌怡情”,却依旧导致了 10 万例癌症。甚至,在每天只喝半杯酒(≤10 克)的人群中,也出现了超过 4 万例癌症病例。这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我们:饮酒与癌症之间,不存在所谓的 “安全剂量”。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科学证据确凿无疑,现实中却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知晓饮酒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甚至部分医疗工作者对此也认识不足。这背后,社会文化和商业宣传的误导难辞其咎。各类酒精广告铺天盖地,将饮酒描绘成时尚、愉悦、放松的象征,甚至将一些酒包装成具有保健功效的 “健康饮品”,让大众在潜移默化中忽视了酒精背后隐藏的巨大健康风险。
如果你平日里也有饮酒的习惯,不妨参考以下建议,为自己的健康多添一份保障。每周可以设定 “无酒精日”,给身体留出两天时间,彻底摆脱酒精的影响,得以自我修复。聚会场合,不妨用无酒精啤酒、苏打水或茶来替代含酒精饮品,既能享受聚会氛围,又能远离酒精危害。同时,要清楚量化自己的饮酒量,时刻牢记一杯红酒、一瓶啤酒或一小杯烈酒所对应的酒精摄入量。尤其要注意,千万避免 “烟酒同步”,因为烟草与酒精的双重作用,会让患癌风险呈几何倍数增长。
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份研究,无疑是给沉迷于酒精的人们敲响了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酒精与癌症之间的联系真实且紧密,每多喝一口酒,或许就是在为癌症打开一扇门。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是时候重新审视饮酒习惯,少喝一口酒,就是多给身体一份保护,远离癌症威胁,拥抱健康生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