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校园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可不少家庭却陷入了“学习大战”的紧张氛围中。就像邻居那怒吼声:“你就不能自觉一点吗?学习是为了谁啊?”这样的场景,相信很多家长都不陌生。Coco的班主任也曾提醒:靠家长推着走的孩子,最多走到中学就会掉队。新学期,与其一味地推着孩子学习,不如带他们去这3个地方,唤醒学习内驱力和自觉性,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大学实验室,是一个能让孩子直观感受学习魅力的神奇之地。很多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家长空洞的口号“为了考大学!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往往激不起他们内心的波澜。然而,当孩子走进大学实验室的开放日或者创新创业工坊,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在这里,他们能近距离观察哥哥姐姐们如何将书本知识变成实实在在的机器人、智能玩具或动力设备。想象一下,孩子亲眼看到那些看似高深的科学知识在实际中发挥作用,创造出有趣又有用的东西,他们的大脑会分泌多巴胺,产生愉悦感,这种愉悦感会转化为完成眼下学习任务的动力。再请哥哥姐姐给孩子讲讲其中的原理,分享他们选择专业和项目的缘由,孩子能从中了解学习的成功路径,亲眼见证学习成果,学习内驱力自然而然就被激发出来了。
登高远眺,也是唤醒孩子学习动力的好方式。周末,带孩子去爬爬山,既能促进血液循环,登顶时眺望远方,又能让人心旷神怡,顺应秋季收敛之气,有助于消解忧郁、缓解学习压力。站在高处,孩子更容易从具体的错题中抽离出来,思考更具格局的问题,比如学期目标。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秋季人会比较容易干燥?秋季太阳和地球在经历怎样的变化?”等问题。当孩子站在高处俯瞰世界,会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明白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这种视野的开阔会转化为心理容量的扩展,让孩子更从容地面对学习压力,以更积极的心态迎接新学期的挑战,学习动力也会随之增强。
博物馆和科技馆,则是孩子拓展知识、深化学习的宝库。课本上的知识是二维的,而在博物馆和科技馆里,知识变得生动立体。孩子可以亲手转动齿轮,看到小球沿抛物线飞行,跟随李白的脚步理解他的创作心情……这种触觉 + 视觉的双重刺激,能激活孩子的大脑神经元,让知识牢牢地雕刻进记忆里。小学生可以利用博物馆做好文史启蒙,利用科技馆做好科学启蒙,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中学生在这里能看到书本中的知识换一个场景呈现,印象会更加深刻。如果孩子感兴趣,鼓励他们加入志愿讲解员的队伍,通过练习表达,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真正做到学懂学会。
说教、逼迫、催促,只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而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自主感和价值感,才是家长应该关注的重点。开学季,秋高气爽,不妨带孩子去这3个地方,为孩子的学习注入新的活力,让他们在新学期绽放光彩。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