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平凡” 到 “惊艳”:基因技术助力糯玉米实现华丽 “双升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糯玉米是常见的食材,无论是街头煮玉米摊,还是超市冰柜里的速冻玉米,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可你知道吗?曾经,普通糯玉米面临着口感不够丰富、产量提升受限的困境,而如今,基因技术的神奇力量让糯玉米实现了 “双升级”,从平凡走向了惊艳。

长久以来,糯玉米的糯性口感深受大众喜爱,但其淀粉含量高,导致风味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愈发挑剔的味蕾。在产量方面,传统育种手段也遇到了瓶颈,难以实现大幅增产。然而,随着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一局面迎来了转机。科学家们瞄准糯玉米的基因序列,开启了一场改造之旅。

基因编辑技术在糯玉米的升级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糯玉米的糯性由隐性基因控制,传统育种方式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人力,而基因编辑技术能精准定位相关基因,缩短培育周期,让育种工作变得高效。例如,通过对 Waxy(wx)基因突变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发现该基因影响支链淀粉在种子中淀粉的占比。传统育种方法虽能提高支链淀粉比重,但往往导致产量降低,而如今,借助 CRISPR – Cas9 编辑技术,研究人员直接对多个玉米优良品种进行编辑,成功创制出高产糯玉米品种。经三年田间实验,其产量表现优于传统杂交品种,且其他重要性状未受明显影响,一举克服了传统育种的短板。

除了产量提升,在口感风味上,基因技术也带来了惊喜。江苏省农科院的专家通过突变体筛选、分子标记定性改良等手段,将甜玉米上位基因靶向选择与糯质优良基因整合,培育出 100% 甜糯同粒的新型鲜食甜糯玉米。这种玉米在授粉前 20 天,会积累大量水溶性多糖,呈现出甘甜口感;授粉后,淀粉含量增加,且多为优质支链淀粉,加热时易糊化,产生糯性口感,真正实现了甜与糯的完美结合,极大丰富了糯玉米的口感层次。

与此同时,玉米育种创新技术 “UCI 不亲和” 也为糯玉米生产带来变革。以往,为保证糯玉米品种纯度,必须设置隔离区,这增加了用地与人工成本,还存在串粉导致纯度下降的风险。而 “UCI 不亲和” 技术从分子与遗传层面,让玉米具备 “只接受自身花粉、排斥外来花粉” 的特性,实现大田环境下免隔离保纯种植,显著节省了土地与人工投入,支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高品质糯玉米的稳定供应提供了保障。

如今,经过基因技术改良的糯玉米,不仅在餐桌上更受欢迎,在市场上也展现出强大竞争力。从产量提升满足市场供应,到口感升级赢得消费者青睐,糯玉米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展望未来,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相信会有更多口感丰富、产量可观的糯玉米品种走进人们的生活,为保障粮食安全、丰富饮食结构贡献力量,持续演绎属于自己的 “逆袭” 传奇 。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