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数据已然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 “新石油”。作为职场社交领域的巨头,微软旗下的领英(LinkedIn)近日扔下一枚重磅炸弹,宣布自 2025 年 11 月 3 日起,将默认使用会员数据来优化其生成式人工智能(AI)模型,除非会员主动选择退出。这一决定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引发各界广泛关注与热议。

据悉,领英此番大刀阔斧地调整《用户协议》与《隐私政策》,内容涵盖多个关键领域。在与微软的数据共享机制方面,领英对 “关联公司” 的范畴予以明确,其中囊括领英爱尔兰公司、领英公司、母公司微软及其旗下子公司。针对部分地区,领英计划扩大与微软共享的数据类型,并将这些数据应用于广告服务。为平衡用户权益,相关地区用户将获得新的 “退出” 选项。美国会员若想知悉定向广告的更新详情,可查阅《美国各州区域隐私通知》;欧盟(EU)、欧洲经济区(EEA)、瑞士及英国会员,则可从《欧洲区域隐私通知》中了解领英处理数据以训练 AI 模型的法律依据。
对于广大领英会员而言,最关心的无疑是如何捍卫自身数据隐私。若不想成为 AI 训练的 “数据贡献者”,操作方法并不复杂:进入 “设置” 中的 “数据隐私” 板块,关闭允许领英将个人数据用于 AI 模型改进的功能即可。然而,这一操作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不确定性。不少用户担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普通用户很难时刻留意平台政策的细微变化,此次默认开启数据用于 AI 训练的设置,是否会让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被动贡献” 数据?此前,领英就曾因数据隐私问题陷入舆论漩涡。今年年初,领英被指控未经用户同意,将用户私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用于 AI 训练,尽管最终诉讼被驳回,领英也坚称未使用用户私人信息训练 AI,但此次政策调整仍不免让人心生疑虑。
除了 AI 数据使用,领英对《用户协议》的更新也亮点颇多。在条款表述上更加清晰简洁,新增条款明确将 “深度伪造内容” 及 “恶意冒充行为” 界定为违反平台规则的行为,这无疑是对当下滥用 AI 技术进行内容造假、身份冒用等不良现象的有力回应。同时,领英详细说明了在何种情况下可使用会员提供的备用支付方式,以及在法律法规变化、推出新产品等特定情形下,不会提前通知会员条款变更的情况。此外,还新增了会员对影响账户或服务访问权限决策的申诉途径,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会员的知情权与申诉权。
从行业视角来看,领英此次政策调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反映了整个互联网行业在数据隐私与 AI 发展之间艰难平衡的困境。随着 AI 技术迅猛发展,海量数据成为训练 AI 模型、提升模型性能的关键支撑。各大平台为在 AI 赛道抢占先机,纷纷加大数据收集与利用力度,这也使得用户数据隐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AI 技术的进步能够为用户带来更个性化、高效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用户对个人数据的掌控与保护意识也在不断觉醒。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领英此次政策调整,无疑是一次大胆尝试,但结果如何,还有待市场与用户的检验。广大领英会员后续将如何应对,是选择默默接受、主动退出,还是引发新一轮的舆论风波,值得持续关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