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本是一个天高云淡、景色宜人的季节,但对于家长们来说,却可能因为孩子流鼻血而增添一份担忧。秋季气候干燥,孩子流鼻血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少家长在孩子流鼻血时往往容易慌乱,急忙让孩子抬起头、用纸巾团塞住鼻孔止血,然而这些看似常见的操作,反而可能引发呛咳和感染。那么,孩子流鼻血时究竟该如何正确处理呢?医生支招,记住“三要三不要”来有效止血。

秋季孩子易流鼻血的原因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执行院长、儿科主任医师刘黎黎指出,秋季空气湿度低,鼻腔黏膜水分蒸发快,导致血管脆性增加。加之青少年鼻中隔前下方血管丰富且表浅,轻微摩擦或刺激就可能破裂出血。而且秋季过敏性鼻炎、感冒、上火等因素也可能加重出血风险。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家长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孩子流鼻血的情况。
孩子流鼻血“三要三不要”原则
“三要”
一要保持冷静,让孩子坐下,身体稍前倾,头微微低下,避免血液倒流呛入气管。这一步至关重要,很多家长在孩子流鼻血时,第一反应是让孩子仰头,殊不知这样会导致血液流入咽喉,可能引发呛咳甚至呕吐。
二要压迫止血,用拇指或食指按压出血侧鼻翼(软鼻部位),向内上方施加压力,持续压迫5 – 10分钟,同时让孩子用嘴呼吸。如果仍有出血,可延长至15分钟,多数情况下可止血。
三要局部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鼻梁或前额,帮助血管收缩,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三不要”
切记不要仰头,仰头会使血液流入咽喉,引发不必要的危险;不要塞纸巾团,粗糙纸巾摩擦可能加重损伤,残留纸屑易引发感染;不要反复查看,压迫期间频繁松手检查会影响止血效果。
预防鼻出血的生活小妙招
除了掌握正确的止血方法,预防鼻出血也非常重要。医生建议,早晚可用生理盐水喷鼻或涂抹儿童专用凡士林,保持黏膜湿润;尽量不要让孩子挖鼻孔,擤鼻涕时“一边一边来”,勿同时捏紧双鼻用力;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的水果蔬菜;室内可使用加湿器,湿度控制在50%至60%。此外,有过敏性鼻炎的孩子需遵医嘱用药,减少对鼻腔的刺激。
及时就医的情况
医生提醒,如果孩子鼻出血量大,流不停或反复出血超过30分钟,并伴随头晕、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则需及时就医。
秋季孩子流鼻血并不可怕,只要家长们掌握正确的“三要三不要”原则,做好预防措施,就能有效应对。当遇到孩子流鼻血的情况时,保持冷静,按照科学的方法处理,若情况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及时就医,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