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买瓶芝麻油给饺子提香,结果发现配料里连一粒芝麻都没有!”陕西消费者高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近日,澎湃新闻调查发现,市场上部分标榜”芝麻油””香油”的产品实为”调和油””调味油”,通过放大”芝麻”字号、缩小”调和””调味”字样的包装设计误导消费者。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产品价格普遍低于纯芝麻油,但配料表中芝麻油含量极低,甚至仅靠香精勾兑香味。消费者稍不留神,就可能为”假芝麻油”买单。

【调查:包装”障眼法”,纯芝麻油难辨】
在电商平台以”芝麻油”为关键词搜索,各类产品琳琅满目,但细看标签却暗藏玄机。
- ”挂羊头卖狗肉”的命名游戏:一款名为”建华香油”的产品,大字号突出”香油”二字,但角落里藏着小字”食用植物调和油”。配料表显示,其芝麻油仅占35%,其余65%为玉米油。
- ”芝麻”字号碾压关键信息:某品牌”芝麻浓香风味调味油”将”芝麻”二字放大加粗,而”调味油”三字颜色浅淡,几乎融入背景。配料表中除少量芝麻油外,还添加了香辛料调味油和食用香精。
- ”初榨”噱头下的真相:唯一符合国家标准的”初榨芝麻香油”配料表仅含”芝麻”一项,但售价高达18.9元/400毫升,而同类”调和油””调味油”价格普遍低至12-15元。
更隐蔽的是,部分产品直接以”芝麻调味油”命名,如”庭香芝麻调味油”,配料表仅含食用植物油和芝麻香型香精,完全无芝麻成分。
【标准对比:纯芝麻油严禁添加香精】
根据国家标准《芝麻油》(GB/T8233),纯芝麻油必须100%由芝麻制成,且禁止掺入其他油脂或添加香精香料。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2716)明确规定,食用植物调和油需标注所有原料油比例,且不得以”芝麻油”名义销售。
然而,调查中发现的多款”调味油””调和油”均违反上述规定——它们通过添加芝麻香精模拟香味,却以低价吸引消费者,甚至包装设计刻意弱化”调和””调味”等关键信息。
【行业乱象:不良商家利用视觉误导】
甘肃平凉市庄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曾发文警示,部分企业通过以下手段误导消费者:
- 字号与颜色陷阱:放大”芝麻””香油”等字样,缩小”调和””调味”字体,甚至采用与背景色相近的浅色标注。
- 命名混淆概念:使用”浓香风味””初榨”等词汇暗示纯芝麻油属性,实际产品为混合油或香精勾兑。
- 价格心理战:纯芝麻油因原料成本高价格昂贵,而调和油、调味油以低价吸引预算有限的消费者。
【专家提醒:三招识破”假芝麻油”】
- 看名称:认准”芝麻油”或”香油”(GB/T8233标准产品),避免选择”调和油””调味油”等后缀名称。
- 查配料表:纯芝麻油配料表应仅有”芝麻”一项;若出现”植物油””香精”等,均为调和或调味产品。
- 比价格:纯芝麻油成本较高(通常15-20元/400毫升),若价格过低,需警惕成分缩水。
市场监管部门建议,消费者选购时务必仔细核对标签上的产品标准号(如GB/T8233)、配料表及生产厂家信息,必要时通过官方渠道验证资质。
【结语:别让”芝麻”二字成了套路】
小小一瓶芝麻油,折射出食品标签的规范漏洞与消费者的认知盲区。当”视觉误导”成为某些商家的牟利工具,监管部门需加强包装标识的强制性规范,而消费者也需擦亮双眼——毕竟,真正的芝麻油香气,从来不该来自香精,而是每一粒饱满芝麻的天然馈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