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听说菠菜补铁,没想到吃多了会伤肾!” 浙江陈先生的经历让不少人惊出冷汗。一周前,他因浑身乏力、腹泻就医,检查显示血肌酐高达 430 微摩尔 / 升(正常范围约 44-133 微摩尔 / 升),左肾还出现多发小结石,最终被诊断为 “急性肾损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医生通过肾活检发现,其肾小管内布满草酸钙结晶 —— 而这一切的 “元凶”,竟是他连续多日食用的菠菜。医生提醒,菠菜等高草酸蔬菜若食用不当,可能引发肾脏危机,尤其焯水环节有讲究,绝非简单煮一下那么简单。

菠菜伤肾的真相:草酸钙结晶像 “玻璃渣” 划伤肾脏
“菠菜是公认的‘草酸之王’,每 100 克菠菜草酸含量可达 1300 毫克以上。” 邵逸夫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韩梦娇解释,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的草酸会在肠道与钙结合形成沉淀,随粪便排出;但当大量摄入草酸,且身体处于脱水状态(如陈先生持续腹泻)时,草酸吸收量会骤增,经血循环到达肾脏后,会与钙结合形成尖锐的草酸钙结晶。
这些结晶就像微小的 “玻璃渣”,不仅会直接划伤肾小管黏膜,还可能堵塞尿路,引发慢性炎症,长期积累会形成肾结石,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进展为尿毒症。“陈先生的情况就是典型的‘草酸 overload’(草酸超载),加上腹泻导致尿液浓缩,加速了结晶沉积。” 韩梦娇强调,这并非个例,临床中每年都会接诊因过量食用高草酸蔬菜引发肾脏问题的患者。
高草酸食物清单曝光,5 类人吃前必三思
除了菠菜,生活中还有不少常见蔬菜草酸含量较高,需特别注意:
- 高草酸蔬菜:菠菜、苋菜、甜菜叶、欧芹、瑞士甜菜(草酸含量超 1000 毫克 / 100 克);
- 中高草酸蔬菜:秋葵、韭菜、芦笋(草酸含量 300-1000 毫克 / 100 克);
- 中草酸蔬菜:竹笋、茭白(草酸含量 100-300 毫克 / 100 克,口感发涩即因草酸所致)。
医生明确指出,以下 5 类人群应严格控制高草酸蔬菜的摄入量,甚至避免食用:
- 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下降会导致草酸排泄能力减弱,易引发结晶沉积;
- 肾结石患者:尤其是草酸钙结石患者,摄入高草酸食物会增加结石复发风险;
- 痛风患者:草酸会影响尿酸排泄,可能诱发痛风发作;
- 胃肠功能较弱者:消化不良可能导致草酸吸收异常,且腹泻易引发脱水;
- 服用特殊药物者:如抗凝剂、钙剂等,草酸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风险。
焯水 3 步法则:错 1 步都可能白煮,这样做才安全
“很多人以为焯水就是把菜扔水里煮,其实里面藏着大学问。” 韩梦娇强调,正确焯水能去除蔬菜中 70% 以上的草酸,但需牢记 3 个关键步骤,缺一不可:
- 完整下锅,不切先焯
焯水前尽量保持蔬菜完整(如菠菜整棵、西蓝花整朵),避免切后焯水 —— 切口会增加营养素流失和草酸残留的风险。若蔬菜过长(如菠菜),可从中间折断,但不要切成碎段。
- 沸水下菜,短时快焯
必须等水完全沸腾后再放入蔬菜,水量要足(以没过蔬菜为准),让草酸充分溶解。焯水时间不宜过长:菠菜、苋菜等绿叶菜煮 30 秒 – 1 分钟即可,芦笋、秋葵煮 1-2 分钟,煮至蔬菜变色、变软就捞出,避免长时间加热导致维生素流失。
- 冷水速冷,锁住营养
捞出的蔬菜要立即放入冰水中或用冷水冲洗,快速降温。这一步不仅能让蔬菜口感更脆嫩、颜色更翠绿,还能进一步减少草酸残留,同时锁住维生素 C 等水溶性营养素。
“焯水后的水一定要倒掉,不能用来煮粥或炒菜,因为里面溶解了大量草酸。” 韩梦娇特别提醒,即使正确焯水,高草酸蔬菜也不宜过量食用,健康成年人每周吃 2-3 次,每次不超过 200 克为宜。
新闻总结
浙江陈先生因连续食用菠菜且未正确处理,引发急性肾损伤,血肌酐飙升至 430 微摩尔 / 升,肾脏出现草酸钙结晶沉积。医生解释,菠菜等高草酸蔬菜(如苋菜、甜菜叶)若过量食用,草酸可能在肾脏形成结晶,划伤组织、引发结石甚至肾功能衰竭。5 类人群(慢性肾病患者、肾结石患者、痛风患者等)需慎食高草酸蔬菜。正确焯水可去除 70% 以上草酸,关键在于 “完整下锅、沸水下菜、冷水速冷”,焯水时间根据蔬菜种类控制在 30 秒 – 2 分钟,焯水后的水需倒掉。健康人群每周食用高草酸蔬菜 2-3 次,每次不超过 200 克,避免因饮食不当引发肾脏风险。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