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蝴蝶兰都要统一朝向!华为汽车帝国曝光:年销剑指百万,八大车企甘愿 “听话”

“展车必须面对面摆放,蝴蝶兰要选白色五枝朝左 —— 这是华为的死规定。” 上海尚界用户中心内,刚入职的销售对着手册默念规范。这家由捷豹路虎展厅翻新的门店,未开业便创下日接待 30 组客户的纪录。9 月 25 日,随着鸿蒙智行最新渠道版图曝光,外界终于看清:不造车的华为,已通过掌控 93 万辆车的销售命脉、渗透超百万辆智能汽车,用一套 “魔鬼细节” 的运营体系,在汽车界建起了自己的帝国。

渠道 “三变”:从配角到 “总指挥” 的夺权之路

华为的汽车野心,藏在渠道的 “分合游戏” 里。2021 年赛力斯 SF5 入驻华为门店时,还是 “华为卖车、车企售后” 的分裂模式,经销商要同时应付两家管理,SF5 因权责推诿很快陷入困境。这场挫败让华为加速 “收权”:2022 年问界 M5 登场后,全国门店统一换成 AITO 标识;2023 年成立华为主导的销服联合工作组,彻底掌控 “销交服” 全链条。

2025 年,华为渠道策略完成第三次进化:从 “鸿蒙智行” 大杂烩展厅,拆分出智界、享界等独立专网。目前全国已出现 “两界店” 到 “五界店” 多种形态,尚界专网率先落地,尊界独立展厅加速筹建。看似 “分权” 的背后,是绝对掌控 —— 经销商仅出资金场地,人员工资、销售政策全由华为制定,一位销售坦言:“背十几页话术是基础,试驾路线都不能错一米。”

标准化魔法:卖车像造手机一样精准

“把消费电子的成功复制到汽车业”,余承东的豪言正在兑现。华为将手机领域的 IPD 模式植入汽车:前端销售反馈用户痛点,后端直接参与产品定义 —— 问界 M9 的挥手开前备箱功能,就源于 “提重物掏钥匙难” 的真实场景调研。这种端到端逻辑,让鸿蒙车型精准击中中产阶级需求:40 万级问界 M8、50 万级问界 M9、百万级尊界,上半年分别斩获 1.5 万台 / 月、超 20 万辆累计、上市 19 天订单破 5000 台的战绩。

这套体系的核心是 “极致标准化”。从门店选址按城市能级分级,到外立面材料指定品牌;从销售人员需经华为认证,到展厅必须配备专职咖啡师,甚至连试驾时播放的音乐都有统一清单。“其他品牌讲参数,华为讲场景 —— 比如演示鸿蒙座舱接电话时自动调低空调,客户当场就下单。” 一位经销商透露,这套方法论让鸿蒙智行 6 月销量冲至 52747 台,上半年累计突破 20.4 万台。

帝国版图:左手 “界系” 军团,右手 Tier 1 霸权

如今的华为汽车帝国,已形成 “双线作战” 格局。前端鸿蒙智行集结问界、智界、尚界等品牌,覆盖 15 万至百万级市场,通过翻牌豪华品牌展厅快速扩张;后端独立运作的引望科技,以 Tier 1 身份向长安、比亚迪、奥迪等输出智能驾驶方案,鸿蒙智行反而成了其 “技术样板间”。

这种布局让华为左右逢源:八大国有车企主动加入朋友圈,北汽享界计划年底建成数十家专网门店,广汽正探索 “智选与 Tier 1 之间” 的新合作模式。截至 9 月,华为技术已渗透超百万辆智能汽车,2025 年 100 万辆的销量目标虽需下半年月均售 13.3 万才达标,但业内认为 “标准化复制能力让目标可期”。

争议与野心:“不造车” 的边界在模糊

但帝国光环下暗流涌动。徐直军 “华为不造车” 的表态,与余承东主导的 “品牌共建” 形成张力 —— 智界、享界官宣中,华为已成为 “主导者”。更微妙的是内部竞合:引望科技若拿下更多外部客户,可能与鸿蒙智行形成竞争。有分析师警示:“过度掌控可能引发车企反弹,广汽探索新模式就是信号。”

不过华为早有预案:将 “问界” 等商标以 25 亿元转让给车企,用品牌切割强化 “不造车” 定位。接近鸿蒙智行的人士直言:“目标从不是当车企,而是做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 —— 卖技术比造车赚得多,还能规避重资产风险。”

新闻总结

2025 年 9 月,鸿蒙智行渠道版图曝光,标志着华为汽车帝国正式成型。这家宣称 “不造车” 的企业,6 年间从仅能与赛力斯合作,发展到集结八大车企、渗透超百万辆智能汽车,掌控 93 万辆车的销售命脉。其核心逻辑是渠道 “分 – 合 – 分” 的迭代夺权与极致标准化运营:从蝴蝶兰摆放规范到 IPD 产品定义体系,将消费电子经验复制到汽车业,推动鸿蒙智行上半年销量破 20 万,6 月单月达 52747 台。

华为通过 “鸿蒙智行前端生态 + 引望科技后端供应” 的双线布局,实现了从技术供应商到生态主导者的跨越。尽管面临 “实质造车” 的质疑与内部竞合风险,但转让商标、聚焦 Tier 1 的策略,彰显其打造 “智能汽车博世” 的野心。华为的崛起,正改写汽车业的竞争规则:未来比拼的不再是造车能力,而是生态掌控力。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