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食的江湖里,一盘白切鸡竟掀起了轩然大波。全红婵的哥哥全进华,因在美食综艺《炙热游戏:百厨大战》中端出一盘湛江白切鸡,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地域口味论战,让广东人和其他地方的网友吵得不可开交。

全进华以“奥运冠军全红婵的哥哥”“村席大厨”的身份登上节目舞台。他有着丰富的餐饮经历,16岁入行,做过3年厨师,后回乡投身种植、养殖,成为帮老乡卖货的“新农人”和自媒体博主。节目中,他自信满满地介绍自家果园散养180天的白切鸡,还搭配了三种特色蘸料。然而,这道地道的湛江白切鸡却未能得到评委周晓燕和岳云鹏的青睐。周晓燕委婉指出鸡肉口感偏老,不如她以往吃的嫩;岳云鹏则直言“抱歉”,全进华遗憾淘汰。
事后,全进华的反驳成为了争议的焦点。他虽认可评委酱汁调得不错,但坚称自己按广东标准养的鸡,皮脆肉紧实才是正道,还暗讽评委可能只喜欢30天或60天的嫩童子鸡,在广东这样的鸡做白切鸡会被投诉,广东白切鸡“永远是yyds”。他后续直播时“北方人可能吃不惯这种清淡口味”的言论,更是让争议二次发酵。
这起事件迅速登上热搜,支持全进华的大多是广东网友,他们认为180天的走地鸡才有嚼劲,吃的是鸡味,还质疑评委不够专业;而反对者则指出全进华没抓住比赛重点,比赛比的是厨艺,他以“懂不懂吃”划分口感偏好,缺乏对地域文化差异的尊重,甚至有广东网友表示自己就不喜欢硬的口感。
其实,这并非第一次由“一只鸡”引发的美食论战。争议表面是评委与选手的标准差异,实则是粤菜“食材本味主义”与其他菜系烹饪哲学的碰撞。全进华代表民间宴席的烟火气,追求白切鸡的本味,凸显粤菜对原味和鲜味的极致追求;而岳云鹏代表的则是大众对鸡肉嫩软可口的普遍期待。
网友争议的背后,反映出美食评论中常常缺失对地域文化差异的尊重与理解。广东人常说的“鸡有鸡味”,在外省人看来或许难以理解,不同地区对鸡的做法和口味偏好差异巨大,美食界的“正统之争”也从未停止。但互联网时代,人人争做“味道判官”,借美食抒发地域情绪,甚至掺杂优越感与偏见,让饮食文化的误解越来越深。
其实,好吃比正统更重要。全进华坚守的“正统”并非唯一标准,被贴上地域标签的美食,“最正宗”往往难以界定。在饮食图景中,“正宗”越来越像伪命题,美食的魅力在于多元与融合。就像Netflix美食纪录片所传达的,食物之美在于背后的人心、文化逻辑与情感温度,美食不是标准零件,它凝结着一方水土与故事。正如蔡澜先生所说,美食是极度主观和偏见的,只要觉得自己好吃,那就是“正宗”。我们应该以尊重与开放的心态去享受美食,体验不同地方的风土与人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