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到疲惫不堪,仿佛被无形的压力笼罩。白岩松曾言:“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心理学家吉姆·泰勒提出的“情绪按钮”概念,更是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现象。每个人的情绪都有一个启动开关,若常常因别人的三言两语动怒,便是亲手将自己的开关交给了别人。

武志红的一篇漫画中,心思细腻的女主汇报工作时,看到上司皱了一下眉,便惴惴不安地推测自己讲得太差,一整天都闷闷不乐。然而下班时在电梯碰到上司,上司却笑着夸她这周数据很不错,她顿时喜笑颜开,此前的焦虑烟消云散。很多人对此感同身受,因为太想获得外界的认同,就把情绪按钮交到了别人手上。看到别人板着脸就惴惴不安,听到别人叹口气就闷闷不乐,过分关注别人,只会扰乱自己的节奏,白白消耗自己。作家柴桑柴在网上发表文章时,起初因读者的夸赞而心情大好,但当收到负面评论后,便陷入了极度的沮丧和自我怀疑中,甚至患上了轻度抑郁,不得不暂停更新。这正如网上所说,轻易被人点燃情绪的人,终会沦为提线木偶,任人操控,活在他人的嘴中,丧失自我。
美国物理学家列纳德·蒙洛迪诺住酒店时,因被告知取啤酒需等待30分钟而火冒三丈,但看到腿脚残疾的工作人员后怒气全消。文化博主意公子说,情绪与外界无关,换个角度看待事情,放下对外界的不满,内心就会平和淡定。作家久世浩司的新加坡朋友在日本旅游时遭遇诸多倒霉事,但他却把这些经历当成有趣的冒险,这表明人可以控制自己对事情的反应,把注意力向内收,就没有人能够左右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家达蒙指出,人类绝大部分的坏情绪都是被动产生的,若不加以干预,情绪按钮就会被频繁触发,让人活得痛苦。那么如何有效地控制情绪呢?首先,要建立“情绪防火墙”。《乌合之众》中提到,心情好坏往往取决于人群中的暗示,我们可以在内心筑起一道墙,通过不停地默念“与我无关”等心理暗示,将外界与自己区分开来,多在意自己,少关注别人,做自己心情的主人。其次,运用“认知杀毒法”。用更高的认知去勘破他人有毒的话语,看透问题的本质,站在全局的角度多维度看待世界,当洞悉了他人言语背后的真相,就能一笑而过。最后,采用“行为隔离法”。当有人要触发你坏情绪时,及时远离,这不是逃避,而是止损,在一个有毒的环境里,与其纠缠不休,不如隔离分开,平息内心躁动。
作家卢熠翎在《是谁触碰了你的情绪按钮》中说,层次越低的人,越会被自己不能掌控的事物和人控制情绪。而我们要明白,无法控制外界,却可以控制自己。在面对别人的情绪攻击时,先理性分析对方的目的,与自己无关的事不必理会,让你不疼不痒的话不必入心。当我们隔绝掉不必要的坏情绪,就会发现生活中根本没有那么多让人冲动的事。让我们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按钮,不做他人情绪的奴隶,做自己人生的主宰,以平和、理性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