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街头,“八达通” 与 “代币” 的标识并肩而立,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金融领域的 “双重变奏”。一边是百年金融传统的深厚积淀,另一边则是数字资产浪潮的汹涌来袭。如今,香港正站在数字世界的战略关口,同步推进着稳定币、人民币数字货币以及 RWA 等多种数字货币试验,一场金融领域的新变革正在悄然上演。

随着《稳定币条例》的生效,香港在稳定币领域的布局迈出关键一步。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首批稳定币发行人牌照于 2025 年 8 月 1 日至 9 月 30 日开放申请。截至 8 月 31 日,已有 77 宗意向申请,涵盖银行、科技企业等多种类型机构,市场热情可见一斑。然而,监管机构却在此时频频 “降温”,8 月 14 日,香港证监会及香港金管局发表声明,强调投资者需保持警惕,且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多次强调,初期牌照审批标准严格,仅会批出数个。这种 “一边加速、一边刹车” 的态势,正是香港在稳定币发展上的谨慎与决心并存的体现。
除了稳定币,香港在央行数字货币方面也有重要动作。香港金管局联合多方发起的央行数字货币桥(m-CBDC Bridge)项目,以及开展的 “Ensemble” 等批发层面央行数字货币项目,旨在提升跨境支付和结算效率。同时,汇丰银行推出的代币化存款企业财资管理方案,也为数字货币在企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范例。这些试验与稳定币一起,共同构成了香港数字货币的多元格局。
而在真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领域,香港同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将现实世界中的资产,如新能源充电桩、光伏电站等的未来收益权上链,香港有望发挥其 “超级联系人” 的角色,带动内地资产出海,引入海外资金。香港理工大学 AIoT 副研究员李鸣认为,RWA 产业的发展,可进一步赋能 “一带一路” 和双循环大战略。
此外,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枢纽,香港在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上也取得了进展。2024 年,香港扩大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范围,用户只需以香港手机号码即可开立并使用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还可通过 “转数快” 为钱包充值。未来,若香港稳定币锚定离岸人民币,随着稳定币市场规模的扩大,有望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香港在数字资产领域的多元探索,是其在金融创新与风险管控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无论是稳定币、央行数字货币、RWA 还是数字人民币,每一个 “赛道” 都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与挑战。香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智慧,在数字资产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为全球金融发展提供着新的思路和样本。
新闻总结
香港正同步推进稳定币、央行数字货币、RWA 等多种数字货币试验。《稳定币条例》生效后,首批稳定币发行人牌照开放申请,虽监管趋严但市场热情高涨。香港金管局主导的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等也在推进,汇丰银行推出代币化存款方案。在 RWA 领域,香港以 “中国内地资产 + 联盟链 + 香港监管沙盒” 模式开展实践,涉及新能源等领域。此外,香港扩大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范围,未来若稳定币锚定离岸人民币,有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香港在数字资产领域的多元探索,平衡了创新与风险,为全球金融发展提供了新样本。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