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 “扫街榜” 搅局,免费小店上榜,付费商家咋想?

在本地生活服务的江湖中,一张榜单的出现,正悄然掀起惊涛骇浪。9 月 10 日,阿里旗下的高德地图,在其成立 26 周年的重要节点,重磅推出了 “高德扫街榜”。这一榜单打着 “用户用脚投票” 的旗号,还誓言 “永不商业化”,此举如同一颗深水炸弹,直捣大众点评 “必吃榜” 的核心腹地,也让整个行业的目光瞬间聚焦。然而,在这场看似美好的变革背后,却隐藏着诸多复杂的矛盾,尤其是那些此前在高德砸钱做推广的付费商家,他们的态度,正成为影响 “扫街榜” 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

真实榜单,还是伪需求?

“这不是广告榜,更不是网红榜,它是基于用户真实导航数据,是大家用脚投票选出的。” 高德 CEO 郭宁在发布会上的发言,掷地有声,清晰地划出了 “扫街榜” 与传统榜单的界限。打开高德地图,“扫街榜” 醒目地位于首页一级入口,点击进入,“附近好店”“状元榜”“扫街榜”“热门打卡”“城市指南” 等细分榜单琳琅满目,乍一看,与大众点评的各类榜单颇有几分相似。

据官方介绍,这些榜单的诞生,源于用户的真实行为数据,如导航、搜索、到店等,再结合 AI、芝麻信用,构建出一套 “行为 + 信用” 的评价体系。而且,“永不商业化” 的承诺,更是给这份榜单贴上了 “拒绝刷榜” 的标签。记者将定位设为浦东新区,对比高德 “状元榜” 和大众点评 “热门榜” 后发现,大众点评榜单多被商场内连锁餐厅占据,而高德的榜单里,既有连锁餐厅,也有不少街边小店,显得更为接地气。在 TOP20 榜单中,两个平台仅有一家店铺重合。

高德上榜店铺下方,还设有 “全年热度值” 评分,点击可查看用户前往、搜索、收藏次数等详细数据,用户评价也被纳入考核。这一创新,确实给了不少街边小店崭露头角的机会,许多消费者也对这种打破网红店垄断的榜单表示认可。

不过,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有消费者指出,本地人常去的优质店铺,往往不需要导航,这就导致这些店铺在数据上可能吃亏,难以登上榜单;而且当下用户习惯多是在大众点评、小红书等平台种草后,再用导航前往,长此以往,数据是否又会被网红店主导?还有人提出,导航到店目的多样,可能是办事、接人等,仅依据导航到店数据评判餐厅好坏,难免有失偏颇。在大众点评、小红书等平台已构建起成熟 “种草 — 消费” 闭环的当下,高德仅靠 “真实性”,想要颠覆用户决策模式,谈何容易。

“V 标” 失宠,商家态度生变

发布会上,高德披露了一组惊人数据:地图覆盖全国超 700 万个餐厅点位,每天有 1.2 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可导航前往 1300 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凭借庞大的地图数据,高德一直对 “到店” 市场念念不忘。2023 年,美团与抖音在本地生活到店团购激战正酣时,高德接过饿了么到店业务的接力棒。

不少商家也看中高德巨大的流量潜力,纷纷砸钱提升曝光量,高德旺铺便是其中典型。一位高德服务商何俊(化名)透露:“开通旺铺会显示‘V 标’,能在搜索页、推荐页、频道页等优先露出,每月至少能增加 10% 流量。旺铺价格分为 988 元 / 年、1988 元 / 年、2688 元 / 年三个版本,价格越高,推流和曝光效果越好,还能开通团购、截流同行,更高级的商户通版本要 4800 元 / 年,可打造专属智能体,导航时会有语音提醒。”

然而,何俊也坦言,开通旺铺并不保证能上 “扫街榜”。如今 “扫街榜” 上,大部分店铺都没有 “V 标”,这无疑印证了高德 “拒绝买榜” 的说法,但也让商家们陷入沉思:花了钱开通旺铺,却无法在 “扫街榜” 上获得优势,那这笔投入还有何价值?

四川德阳市某卤味店老板钱安(化名)就直言:“如果你做餐饮,我不建议开通高德旺铺。” 他表示,店铺上线高德后,客流量基本没增加,成本却大幅上升,如今已下架团购套餐。在他看来,自家卤味店靠老客户支撑,新客户多从美团、大众点评、小红书等平台引流,高德的导航和推荐作用不大。他建议,店铺免费入驻高德即可,没必要花大价钱开通旺铺,专心经营争取上榜 “扫街榜” 才是正道。

地图变现,前路漫漫

高德 “扫街榜” 凭借真实数据和永不商业化策略,确实赢得了消费者的好感,但在商业变现方面,却给自身出了一道难题。随着 “扫街榜” 的推广,高德地图上生活服务点位不断丰富,“地图” 变得越来越厚,涵盖餐厅、景点、健身房、美容院等各类场所。

阿里财报显示,2024 年,高德地图全年营收突破 120 亿元,同比增长 15%,其中在线广告收入 78 亿元,占总营收 65%。但对比其超 8 亿的庞大用户基数,这样的变现效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实际上,不赚钱似乎是地图导航软件的通病。2022 年,全球地图导航平台总收入约 162 亿美元,远不及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谷歌地图虽贡献了行业六成收入,但其主要依赖广告、O2O 和网约车。

百度地图同样面临困境,今年 8 月发布的 2025 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剔除爱奇艺后,当期核心业务营收下滑,在线营收下降,而百度地图营收未单独体现,但作为月活超 5 亿的流量巨头,其收益应归在线营收,整体表现不容乐观。百度地图主要靠广告盈利,2024 年广告收入占比超 60%,这也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频繁看到广告的原因。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国内地图软件尚未摆脱 “工具属性” 的用户心智,用户打开地图主要用于导航,而非消费决策,这导致其生活服务点位的流量转化率远低于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近日,百度地图也启动榜单计划,似乎有意借鉴 “扫街榜” 模式,但由于缺乏本地生活服务积累,其榜单的有效性和价值还有待市场检验。

有分析认为,“扫街榜” 的推出,并非高德放弃变现,而是从直接收费转向间接赋能。虽然榜单本身不盈利,但带来的流量和用户心智改变,有望为阿里本地生活生态其他业务注入活力。若高德能整合饿了么、飞猪等业务,形成 “导航 — 消费 — 履约” 闭环,或许能突破 “工具属性” 限制。而百度地图则需借助 AI,在智能推荐、场景化服务等方面打造差异化优势。未来,地图软件的竞争将从 “点位数量” 转向 “AI + 服务深度”,高德与百度,究竟谁能成功从 “工具” 进化为 “平台”,我们拭目以待。编辑分享

如何评价高德“扫街榜”的出现对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影响?

高德“扫街榜”的“永不商业化”承诺是否能得到有效执行?

对比大众点评“必吃榜”,高德“扫街榜”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