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啦啦出海踩坑记:4大教训揭示新茶饮全球化的生死考题》​​

“出海就像开盲盒,你以为的坦途,可能藏着致命陷阱。”新茶饮品牌甜啦啦在海外市场的征战,生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9月16日,在GDMS全球数字营销峰会上,甜啦啦海外事业部负责人谢观海分享了品牌出海过程中踩过的4个坑,为众多试图在全球市场分一杯羹的新茶饮品牌敲响了警钟。

出海热潮:新茶饮的全球野心

近年来,新茶饮品牌出海动作频频。蜜雪冰城海外门店总数达4733家,下半年进军巴西、美国;喜茶海外门店数量突破百家;柠季、牧白手作等也纷纷在海外布局。据茶咖观察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9月,超45家品牌在海外开设近1.5万家门店。然而,海外市场并非想象中的蓝海,每一个市场都藏着独特的挑战。

甜啦啦的4个出海之坑

甜啦啦在全球拥有超8000家签约门店,海外门店超200家,仅印尼就有百余家。但在出海过程中,也遭遇了不少挫折。

  • 文化差异的隐性壁垒​:印尼团队的6位当地华人高管竟有5种不同信仰,美国文化中橄榄球队四分卫等角色存在特定信仰倾向。这些文化细节容易被忽视,却可能对团队协作和市场推广产生潜在影响。
  • 货币汇率波动的风险​:印尼盾两年内汇率从1:1900跌至1:2250,巨大的汇率差异给企业的资金兑换、成本控制和利润规划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 合作对象的选择​:与当地政府或加盟伙伴合作,需相互负责、相互认可。选择不当可能导致合作不畅,影响品牌在当地的发展。
  • 门店选址的逻辑​:如何选好址、让新店开业即盈利是关键。进入全球市场后,要做好网络规划,考察周边配套,如医院、学校、社区数量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门店的成败。

出海的深层思考

谢观海强调,海外团队需以本地化人才为核心,营销只是业务抓手,“一杯好茶”才是品牌沉淀的关键。在茶饮行业,从90年代的珍珠奶茶到如今的茶饮3.0时代,从“多”走向“精”是趋势。海外市场口味更加多元化,消费者更嗜甜、偏好冰饮、追求茶香和丝滑口感。甜啦啦针对这些特点在印尼推出核心产品,但因配制茶和包装使用过多中国元素,在国外销量不如国内。

他还指出,供应链的关键在于提供更好的产品配方、让半成品更快地给加盟商,实现高效标准化制作。同时,海外团队必须依赖本地化人才的培养,才能真正做好本地营销。

此外,谢观海还分享了出海面临的三个生死难题:标准化和本土化的抉择,如麦当劳在中国市场未迎合消费者偏好鸡肉汉堡,影响了开店速度和认可度;供应链的跨国考虑,跨国供应链考验商品质量和各种认证;文化壁垒,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需要品牌去适应和融合。

新闻总结:从被动到有规划的出海

甜啦啦的出海经历揭示了新茶饮全球化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在海外市场,品牌不仅要面对文化差异、货币风险、合作选择和门店选址等问题,还要思考出海的目的和战略。是差异化竞争、深耕细分赛道,还是周期套利,品牌方必须想清楚,将被动出海转化为有规划的出海。

当下,旧的商业模式正在失效,人工智能、全球化变局、消费习惯代际更迭和产业逻辑颠覆等因素,让品牌出海充满了未知。新茶饮品牌要想在全球市场立足,需深入了解当地市场,尊重文化差异,合理规划供应链,培养本地化人才,以“一杯好茶”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