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毫米厚度能扛 86 公斤重压?这简直是玻璃与金属的平衡艺术!”9 月 27 日,第三方机构 Allstate Protection Plans 发布的耐用性测试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苹果全新 iPhone Air 以仅相当于 3 枚硬币叠加的厚度,展现出近乎媲美旗舰的结构强度 —— 其抗弯性能距 iPhone 17 Pro 仅差 4 公斤,但若不慎跌落,1.8 米高度就会让背板彻底碎裂,这款被库克寄予厚望的 “破圈之作”,在极致轻薄与抗冲击性之间做出了鲜明取舍。

走进测试实验室可见,弯曲测试成为 iPhone Air 的 “高光时刻”。当测试机被固定在夹具上,压力从 50 公斤逐步攀升至 86 公斤时,机身才出现轻微形变,移除压力后仍能正常点亮屏幕、触控操作。“这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站在手机上,机身竟能保持功能完好。” 测试人员惊叹道。作为对比,定位高端的 iPhone 17 Pro 极限承压超 90 公斤,两款机型的抗弯能力均远超口袋挤压、背包承重等日常场景需求。
这份 “轻薄中的坚韧” 源自苹果的工艺突破。为在 5.6 毫米机身内平衡重量与强度,iPhone Air 采用超轻钛合金框架,通过数控铣削工艺打造出 0.3 毫米极窄边框,配合纳米级氧化锆晶体定向排列技术,使超瓷晶背板在减少 30% 材料用量的同时维持基础强度。内部更采用专利多层堆叠主板,将 A19 芯片与通信模组封装成一体,既节省空间又增强结构稳定性,复刻了 MacBook Air 重构内部空间的设计思路。
但极致轻薄终究要付出代价。在 1.8 米高度正面跌落测试中,iPhone Air 的超瓷晶面板 2 代虽未完全失效,却布满蛛网状裂纹,锋利的碎边已无法徒手触碰。背部跌落测试的差距更为悬殊:iPhone 17 Pro 仅留下几处擦伤,而 iPhone Air 的背板完全碎裂,露出内部元器件。测试人员分析,这与机身厚度压缩导致的缓冲空间不足直接相关,“Pro 机型多出的 1.2 毫米厚度,恰好为抗冲击结构提供了关键空间”。
有趣的是,这种 “偏科” 恰恰贴合其产品定位。作为苹果瞄准年轻群体的 “破圈之作”,iPhone Air 以 165 克重量、高反光抛光表面及四款潮流配色主打手感与颜值,取消实体 SIM 卡槽的设计更强化了轻薄属性。配套推出的 MagSafe 磁吸电池、半透明保护壳等配件,实则也在变相弥补抗摔短板。“目标用户更在意裤袋里的存在感,而非极端环境耐用性。” 行业分析师指出。
尽管存在抗摔软肋,Allstate 仍给出积极评价:两款新机的整体耐用性已超越行业标准,尤其是 iPhone Air 在轻薄与抗弯的平衡上树立了新标杆。市场反馈也印证了其吸引力 —— 测试视频发布后,苹果官网相关页面访问量暴涨 3 倍,浅金与天蓝配色的预约量已排至 10 月中旬。
新闻总结
9 月 27 日,第三方机构 Allstate 发布的测试显示,苹果 iPhone Air 以 5.6 毫米超薄机身实现 86 公斤抗弯折力,性能接近可承受超 90 公斤压力的 iPhone 17 Pro,两款机型抗弯能力均远超日常需求。这得益于 iPhone Air 的钛合金边框、纳米级背板工艺及堆叠式主板设计。但在 1.8 米跌落测试中,其屏幕与背板均发生碎裂,抗冲击性远逊 Pro 机型,暴露超薄设计的妥协。作为库克主推的 “破圈之作”,iPhone Air 主打 165 克轻量化与潮流设计,目标锁定年轻群体,配套配件可缓解抗摔短板。尽管存在不足,其仍以轻薄与强度的平衡突破行业标准,目前预约量火爆。此次测试揭示了苹果在不同产品线的差异化设计逻辑:Pro 追求全能耐用,Air 则在轻薄与核心性能间寻找精准平衡。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