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新宁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在崀山夫夷江畔开展鸟类监测巡护时,镜头里突然闯入了一个 “特殊身影”—— 它有着红色的虹膜、黄色的脚爪,眼周一圈黑斑宛如戴了 “佐罗眼罩”,翅膀展开时能看到醒目的黑色斑块,正优雅地在低空翱翔,偶尔悬停观察地面动静。经专家确认,这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猛禽黑翅鸢,也是新宁县县域内首次监测到这一物种,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再添 “新成员”。

黑翅鸢作为鹰科鸢亚科黑翅鸢属在我国分布的唯一种类,是体型小巧的猛禽,成鸟体长约 33 厘米,外形辨识度极高。它的前额呈白色,往后逐渐过渡为灰色,喉部与腹部洁白如雪,后颈、背部、肩部及尾上覆羽则呈现出清新的蓝灰色,翅膀中间的长条状黑色斑块和黑色翼尖,让它在飞行时极具辨识度。尤其是眼周的黑斑,就像精心绘制的 “佐罗面罩”,给这只猛禽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神秘,不少观鸟爱好者也亲切地称它为 “佐罗鹰”。
作为为数不多能在空中振翅悬停的鹰类,黑翅鸢的生活习性十分独特。白天,它常站立在枯树树梢、电线杆等突出位置 “站岗”,一旦发现猎物,便会展开悬停技能,稳稳地停在半空,目光紧紧锁定地面;待找准时机后,迅速俯冲而下,精准捕捉猎物。它的食谱以田间鼠类为主,还会捕食昆虫、小鸟、爬行动物等,据资料统计,一对黑翅鸢一年能捕食 2000 只鼠类,相当于为农田和森林清除了大量 “破坏者”,对保障农业、林业生产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黑翅鸢的羽毛和肉含有毒性,专家特别提醒,市民若在野外偶遇,切勿直接接触,避免发生危险。
在湖南,黑翅鸢通常属于留鸟,以往主要分布在湘中、湘南及湘北的平原丘陵地带,像新宁这样的山区并不常见。此次它现身崀山夫夷江畔,打破了地域分布的常规认知,也让专家们看到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事实上,这并非新宁县今年首次迎来珍稀鸟类 “访客”—— 此前,当地已先后监测到黄胸鹀、海南鳽、蓝喉歌鸲、白胸翡翠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珍稀鸟类的频频 “打卡”,成为当地生态保护成效的 “活名片”。
“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力度,通过开展栖息地修复、严厉打击非法捕猎、加大巡护监测频次等措施,让县域内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生物多样性也更加丰富。” 新宁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邓小祥介绍,崀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拥有独特的丹霞地貌和丰富的植被资源,为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和安全的栖息环境。此次黑翅鸢的首次发现,不仅填补了新宁县猛禽监测的空白,更证明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正在不断提升。
未来,新宁县将继续加大生态保护与监测力度,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为更多珍稀动植物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相信在持续的努力下,会有更多像黑翅鸢这样的 “生态贵客” 现身,共同绘就新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