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岁的小杰(化名)站在镜子前,眼神躲闪,迟迟不敢直面镜中的自己 —— 曾经圆脸大眼的可爱男孩,如今却成了龅牙、下巴后缩、嘴唇肥厚外翻的模样。他不再爱说话,同学嬉戏时躲得远远的,连集体照都要悄悄站在最后一排。妈妈王女士看着儿子的变化,心如刀割:“好好的孩子,怎么越长越‘丑’了?” 直到带着小杰来到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儿童耳鼻喉疾病中心主任田家军才揭开真相:“这不是普通发育问题,是长期张口呼吸把脸‘吹’变形了。”

田家军调出小杰的鼻咽影像图,画面触目惊心:一团厚厚的腺样体组织,死死堵住了后鼻孔超过 80%。这意味着,小杰五年来几乎无法用鼻子呼吸,每晚都张着嘴挣扎喘气,像离水的鱼一样艰难。“你家孩子是不是从 8 岁左右就开始打鼾、张口呼吸?” 田家军的问题让王女士恍然大悟,“当时听人说小孩打呼噜是‘睡得香’,我们就没当回事,哪知道会这么严重……”
“这根本不是睡得香,是病态睡眠!” 田家军严肃地解释,长期张口呼吸会导致孩子夜间缺氧,大脑供氧不足,不仅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还会拖慢身高发育。更可怕的是,持续的气流冲击会改变面部骨骼发育 —— 上颌骨被 “吹” 得前突,上切牙外翘,下颌后缩,形成典型的 “腺样体面容”。而小杰错过的,正是干预的黄金时期:“最佳手术年龄是 4 到 7 岁,这时孩子骨骼可塑性强,切除腺样体后,面容还有机会恢复。超过 12 岁面部定型,就算手术解决了呼吸问题,脸型也很难自行矫正,后续只能靠正畸补救,效果还会大打折扣。”
王女士的自责溢于言表:“我还以为腺样体 10 岁会自己萎缩,一直等,没想到把最佳窗口期等没了……” 在田家军的诊室里,这样的 “小杰” 并不少见。很多家长和王女士一样,误以为孩子打鼾、张口呼吸是 “睡得香”,直到孩子出现明显面容畸形、注意力缺陷、学习成绩下滑、发育迟缓等问题,才匆忙就医,却早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儿童健康最怕‘等一等’,早期识别至关重要!” 田家军强调,家长要警惕孩子的这些信号:睡觉时频繁打鼾、憋气、翻来覆去;白天精神差、爱发脾气、上课走神;脸型逐渐变长、嘴唇常不自觉张开、牙齿外凸。“只要这些情况持续时间较长,一定要带孩子去专业医院做内镜或影像学评估。在骨骼定型前干预,不仅能恢复正常呼吸,还能让面容逐步回归正常。可一旦年龄过大,就算呼吸问题解决了,孩子的容貌遗憾也很难弥补。”
在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医护团队不仅致力于治疗疑难病例,更希望 “拦下每一个遗憾”。田家军常说:“孩子的每一次呼吸,都在雕刻他的未来。” 小杰的五年无法重来,但希望更多家长能从这个案例中吸取教训,别再把孩子的打鼾、张口呼吸当成小事,及时发现、尽早干预,让孩子既能顺畅呼吸,也能拥有自信的容颜,不必像小杰一样,因忽视而不敢面对镜子里的自己。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