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生餐迷雾:从变质疑云到带饭证明,孩子的午餐何时不再“难以下咽”?

“孩子在学校吃什么?”这原本是家长无需过多操心的日常问题,然而在上海,学生的午餐却成了众多家长心头的巨石,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近日,上海学生餐问题持续发酵,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9月15日,疑似变质虾仁炒蛋事件率先打破平静,绿捷公司作为供应商,给出的“个别批次有沙子”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上海市教委虽表示会提取留样化验,一周出结果,但对于绿捷公司,仅提及“加强监督”,这让家长们大失所望。

随着事件的深入挖掘,更多的蹊跷浮出水面。《南方窗》报道披露,负责检定学生餐品质的测评公司与绿捷似乎关系密切,甚至曾被绿捷控股。这不禁让人怀疑,学生餐的品质检测是否能做到公正客观?与此同时,上海部分学校规定学生自带午餐需提供医院开具的“营养不良证明”或过敏医疗证明,健康儿童根本无法获取此类证明,医院也拒绝开具。学校禁止外带食物和家长送餐,美其名曰保障食品安全,可当家长反映后,部分学校才勉强允许学生带些饼干。这一系列规定,让家长们陷入了深深的无奈,仿佛陷入了一个无法挣脱的困境。

绿捷公司作为上海中小学团餐的供应大户,日供餐超过50万份,业务覆盖全市16个区的5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然而,它却问题多多,菜品质量差,使用嚼不动的冷冻肉,油炸食品多,饭菜有异味,孩子们吃不饱也吃不好。家长们多次反映,却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评审专家屡屡给予绿捷最高评分,使其获取上海中小学团餐供应合同“拿到手软”,但学生的实际体验却与专家评价截然相反,这种巨大的反差令人费解。

更让人怀疑的是,绿捷公司与负责检测学生餐的品测公司可能存在密切关联,两者注册地址相近,绿捷公司还曾短暂控股品测公司。在众多家长数年如一日地揭发检举绿捷供餐问题的情况下,绿捷公司却“无动于衷”,既不驳斥也不采取法律措施。如果它真的没问题,为何对敏感控诉如此淡定?假如它有问题,又为何能如此笃定?

此次事件闹大后,若不能解释这些谜团,实在难以服众。检测公司与绿捷关系“暧昧”,即便上海市教委公布了虾仁炒蛋的品质检测结果,也难以让家长信服。绿捷公司在招投标程序、菜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疑点重重,上海市教委如果仅仅做个别解释而不是彻查,终归说不过去。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学生的午餐问题,绝不是小事,它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状态。上海市教委应该高度重视此次事件,彻查绿捷公司在招投标、菜品质量、检测等环节存在的问题,给家长们一个明确的交代,让孩子们的午餐不再成为家长的担忧,让他们能够吃上安全、营养、美味的午餐,健康快乐地成长。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