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年胖了 120 斤,走几步路就喘,还查出高血糖,感觉人生都灰暗了。”20 岁的小沈(化名)从未想过,青春年华会被肥胖牢牢困住。因体重指数(BMI)飙至 43.1,远超 30 的肥胖标准线,且伴随严重糖代谢紊乱,传统减重方法宣告失败。日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黄陈团队为他实施了沪上首例 “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仅通过脐部一个小孔就完成手术,术后 6 天他便顺利出院,重获新生。上观新闻记者从医院获悉,这项创新技术正为重度肥胖患者提供更精准、微创的治疗选择。

青春被肥胖吞噬:5 年胖 120 斤,血糖高到 “亮红灯”
小沈的肥胖之路始于 5 年前,起初只是体重缓慢增长,后来逐渐失控,5 年间足足胖了 120 斤。“最开始只是爱吃油炸食品、喝甜饮料,后来越胖越不想动,陷入‘吃得多 – 动得少 – 更胖’的恶性循环。” 小沈说,近 3 年他还出现口干多饮的症状,却一直没重视。
直到身体实在扛不住,小沈才在家人陪同下前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检查结果让所有人揪心:他的空腹血糖高达 9.7mmol/L(正常范围 3.9-6.1mmol/L),糖化血红蛋白 9.3%(正常不超过 6.5%),已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体重指数更是飙升至 43.1,属于重度肥胖范畴。“长期重度肥胖会引发心血管疾病、肾病等一系列并发症,以他目前的状况,单纯靠节食、运动和药物,根本无法控制病情。” 胃肠外科主任黄陈直言。
多学科联手攻坚:先稳血糖,再用机器人 “精准缩胃”
面对年轻且病情复杂的患者,黄陈立刻联合内分泌代谢科、麻醉科等组建多学科团队(MDT)会诊。专家们一致认为,袖状胃切除术是最佳选择 —— 这种手术通过切除大部分胃体,使胃变成 “袖状”,既能减少食物摄入,又能调节胃肠道激素,同时改善糖代谢。
但难题随之而来:小沈年纪轻轻,对术后外观和恢复速度要求很高,传统腹腔镜手术留下的多个疤痕让他顾虑重重。“我们决定采用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通过脐部单孔实施手术。” 黄陈解释,机器人手术拥有 3D 高清视野和灵活操作臂,能在狭小空间精准操作,且单孔入路可将疤痕隐藏在脐部褶皱中,实现 “几乎无瘢痕” 的效果,还能减轻疼痛、加速恢复。
手术前,内分泌代谢科先为小沈进行规范血糖管理,将指标控制在手术安全范围内。随后,黄陈团队在麻醉科监护下启动手术:仅在脐部开一个 2 厘米左右的小孔,将达芬奇机器人的操作臂伸入腹腔,精准切除约 80% 的胃体。整个手术历时 1 小时,出血量不足 10 毫升。
术后 6 天出院!技术突破背后的 “单孔联盟” 力量
在加速康复外科方案指导下,小沈的恢复速度远超预期:术后第一天下床活动,第二天排气恢复肠道功能,第三天开始进食流质食物,第六天便顺利出院。“现在感觉肚子轻了很多,走路也不喘了,伤口几乎看不见,太惊喜了!” 小沈难掩激动。
记者了解到,小沈受益的单孔腹腔镜技术,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特色优势。医院五年前就组建涵盖胃肠外科、肝胆外科等多学科的 “单孔联盟”,2024 年该技术获批上海市临床诊疗新技术项目。黄陈团队已完成多项国内、上海首例单孔机器人手术,团队成员还牵头制定行业专家共识,将技术推广至全国多家医疗中心。
“年轻人肥胖问题正逐年增多,重度肥胖合并代谢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常见。” 黄陈提醒,若 BMI 超过 32.5 且合并代谢疾病,或 BMI 超过 37.5,经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减重,但需选择正规医院的多学科团队进行评估,确保手术安全。
新闻总结
20 岁小伙小沈 5 年增重 120 斤,BMI 达 43.1 并合并高血糖,传统减重方法无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先为其规范管理血糖,再由黄陈团队实施沪上首例 “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通过脐部单孔完成手术,实现微创无疤效果。患者术后 6 天出院,恢复良好。该技术依托医院 “单孔联盟” 发展而来,已获市级新技术认证并推广。专家提醒,重度肥胖合并代谢疾病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需经正规多学科评估,确保安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