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杯咖啡 “续命”?小心!这 8 类人喝了可能心慌、失眠甚至伤骨,别不当回事

“早上不喝一杯咖啡,一整天都没精神!” 对很多上班族来说,咖啡是开启一天工作的 “能量开关”,甚至有研究称常喝咖啡能提神、防糖尿病。但新华网近日提醒,咖啡并非 “全民友好”,睡眠不好、有胃病、孕妇等 8 类人群饮用后,可能引发失眠、心慌、胃反酸等不适,严重时还会加重基础疾病。更关键的是,即使适合喝咖啡,每日咖啡因摄入量也有上限,盲目 “续命” 反而会伤身体。

这 8 类人要远离咖啡,每一类都有科学依据

咖啡中的核心活性成分是咖啡因,它能刺激中枢神经、提升代谢,但对特定人群来说,这种 “刺激” 可能变成 “负担”,以下 8 类人群尤其需要注意:

1. 睡眠不好的人:咖啡因半衰期长达 4.5 小时,睡前 5 小时别碰

咖啡因被人体吸收后,15 分钟 – 2 小时达到峰值,在体内的半衰期为 2.5-4.5 小时,意味着下午 5 点喝的咖啡,晚上 10 点仍有一半咖啡因在体内作用。对本身有失眠、睡眠障碍的人来说,哪怕是下午喝一杯,也可能导致入睡困难、睡眠变浅。专家建议,睡眠不好的人尽量少喝或不喝,若实在想喝,需在计划睡觉前 5 小时完成饮用。

2. 心律失常人群:400 毫克是安全上限,恶性心律失常者需禁饮

普通人喝咖啡后心跳加速属正常现象,每日摄入 400 毫克咖啡因(约 4 杯 150 毫升纯咖啡)通常安全,甚至可能对心律有保护作用。但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如室性心动过速、房颤病史者)或对咖啡因敏感的高风险人群,饮用后可能诱发心律紊乱,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这类人群应尽量避免摄入咖啡因。

3. 有胃病的人: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加重反酸烧心

咖啡会刺激胃黏膜,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对胃功能正常者影响不大,但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胃酸过多患者饮用后,可能加重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不适,甚至导致胃黏膜进一步损伤。这类人群若实在想喝,建议选择低因咖啡,并在饭后饮用,减少对胃部的直接刺激。

4.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咖啡因加速结肠运动,可能诱发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受腹泻、便秘交替困扰,而咖啡因会刺激胃酸和胆囊收缩素分泌,加速结肠蠕动,可能诱发或加重腹泻症状。临床观察发现,减少咖啡因摄入后,多数患者的胃肠不适会明显缓解,因此建议这类人群尽量避免饮用咖啡。

5. 骨质疏松人群:影响钙吸收,过量饮用会加速钙流失

咖啡因和鞣酸会轻微影响钙吸收,还会通过利尿作用增加钙流失。对健康人来说,1-2 汤匙牛奶就能抵消这种影响,每日 400 毫克咖啡因内不会伤骨;但对已确诊骨质疏松的人群,《老年骨质疏松性疼痛诊疗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 版)》明确建议避免过量饮用咖啡,以免加重骨量流失,增加骨折风险。

6. 青光眼患者:咖啡因升高眼压,可能损伤视神经

研究证实,咖啡因会导致青光眼患者眼压异常升高,而眼压过高是视神经损伤、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重要诱因。青光眼患者即使症状稳定,也应避免饮用咖啡及其他高咖啡因饮品,防止眼压波动对眼睛造成进一步伤害。

7. 儿童、青少年:代谢能力弱,影响大脑发育

儿童和青少年代谢咖啡因的能力远低于成人,且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国际推荐儿童青少年咖啡因安全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不超过 2.5-3 毫克(如 40 公斤孩子每日不超过 120 毫克,约 1 杯咖啡),但《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明确建议 12 岁及以下儿童禁止摄取咖啡因,因为咖啡因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和大脑发育,还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

8.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限量饮用,无习惯者建议禁饮

《咖啡与健康的相关科学共识》指出,孕妇不建议喝咖啡,若无法避免,每日摄入量需控制在 2 杯以内(约 400 毫克咖啡因);哺乳期女性也应谨慎,咖啡因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可能导致婴儿兴奋、哭闹、睡眠不安。专家特别提醒,平时没有喝咖啡习惯的女性,孕期和哺乳期最好完全禁饮。

科学喝咖啡:记住 2 个关键,避免健康风险

即使不属于上述 8 类人群,喝咖啡也需讲究方法,才能在享受 “提神” 的同时,减少健康风险:

  1. 控制摄入量:以每日 400 毫克咖啡因为上限,换算成具体饮品:纯咖啡(150 毫升 / 杯)不超过 4 杯,速溶咖啡(1.8-2 克 / 包)不超过 5 袋,购买市售咖啡时需查看包装上的咖啡因含量,避免过量。
  2. 选对饮用时间:尽量在上午或下午早些时候饮用,避免傍晚后喝;空腹喝咖啡易刺激胃黏膜,建议搭配面包、鸡蛋等食物,减少胃部不适。

新闻总结

咖啡虽能提神防疲劳,但并非人人适宜,睡眠不好、心律失常、胃病、肠易激综合征、骨质疏松、青光眼患者,以及儿童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女性这 8 类人群,饮用后可能引发失眠、心慌、胃反酸等不适,甚至加重基础疾病。健康人群每日咖啡因摄入量建议不超过 400 毫克(约 4 杯纯咖啡),且需避开傍晚后饮用,避免空腹喝。了解自身状况,科学饮用咖啡,才能既享受其益处,又规避健康风险。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