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的酱来自味好美,肯德基的酱出自亨氏,但中国近 3 万家本土汉堡店的后厨,藏着百利食品的野心。” 这家不为普通消费者熟知的西式复合调味品企业,近日正式向北京证券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距离登陆资本市场仅一步之遥。招股书数据显示,2024 年百利食品营收已达 19.12 亿元,净利润 2.76 亿元,而这背后,是华莱士近 2 万家门店与塔斯汀超 1 万家门店的 “订单投喂”。不过,当茶饮供应商佳禾食品因下游趋势突变陷入营收下滑,果汁供应商田野股份因客户依赖增收不增利,靠本土汉堡崛起的百利食品,能否跳出 “大客户依赖” 的行业魔咒?

押注本土汉堡:在国际巨头夹缝中撕开缺口
百利食品的崛起,是一场精准的 “错位竞争”。在西式复合调味品赛道,卡夫亨氏、味好美等国际品牌早已垄断麦当劳、肯德基等巨头供应链,且凭借 C 端商超布局占据市场主导 ——2024 年西式调味酱 CR5 榜单中,百利食品旗下品牌因主攻 B 端未上榜。但百利食品敏锐捕捉到本土汉堡的爆发机遇:华莱士深耕下沉市场坐拥 1.97 万家门店,塔斯汀 3 年净增 8000 家店突破万店规模,两者 2024 年前 7 月合计采购额占百利食品营收的 8.9%。
依托这一增量市场,百利食品实现逆势增长。2022 至 2024 年,公司营收从 12.61 亿元增至 19.12 亿元,净利润从 1.57 亿元升至 2.76 亿元,2025 年上半年营收已达 10.39 亿元。其业务版图已从酱汁类产品延伸至面包糠、调味粉等粉体类品类,客户覆盖好利来、九毛九等餐饮品牌,以及沃尔玛、盒马等零售渠道,形成 “餐饮 + 零售” 双轮驱动格局。
低客户依赖度成亮点,但仍绑在汉堡战车上
与同行相比,百利食品的 “抗风险体质” 初显。2024 年前 7 月,其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仅 12.45%,远低于宝立食品近 30% 的客户集中度。这一优势源于其客户矩阵的多元化 —— 除汉堡品牌外,烘焙、火锅等品类客户贡献稳定收入,零售渠道占比持续提升。但资本市场的关注点仍聚焦于下游汉堡品牌的稳定性:若华莱士、塔斯汀扩张放缓或更换供应商,将直接冲击百利食品的增长曲线。
更值得警惕的是本土汉堡的 “成长烦恼”。华莱士、塔斯汀近年频曝食安问题,2024 年餐饮行业消费低迷导致门店 “大开大关”,塔斯汀的扩张速度已出现放缓迹象。而茶饮供应链的前车之鉴触目惊心:佳禾食品因 “去植脂末” 趋势,2024 年核心产品收入暴跌 39.82%;田野股份因客户需求变化陷入净利润连降。业内人士指出,百利食品的护城河尚未稳固,一旦本土汉堡增长失速,其业绩将面临直接冲击。
上市后的生死考题:从 “幕后供应商” 到 “品牌运营商”
冲刺北交所,百利食品剑指 C 端破局。目前其 90% 以上收入来自 B 端,品牌溢价能力薄弱,而北交所上市被视为 “从餐饮流通渠道走向家庭消费市场” 的跳板。但 C 端布局并非易事:国际品牌已占据商超货架,元气森林等新消费品牌靠健康概念抢占年轻客群,百利食品需突破 “后厨配料” 的认知局限。
同时,成本与竞争压力持续加码。西式调味品原料依赖进口,价格受国际供应链波动影响显著,2024 年宝立食品就因原材料涨价压缩利润。此外,宝立食品等同行已加速布局复合调味料细分赛道,百利食品若不能持续迭代产品,恐陷入 “价格战” 泥潭。东吴证券分析指出,百利食品需通过上市融资强化研发与品牌建设,否则难以在国产替代中持续突围。
新闻总结
百利食品冲刺 IPO,是本土餐饮供应链企业借助下游爆发实现资本化的典型样本。其核心优势在于精准绑定本土汉堡增量市场,且通过低客户集中度降低短期风险,近 20 亿营收规模已逼近恒顺醋业等中式调味巨头。但隐患同样突出:过度依赖本土汉堡的增长红利,而下游品牌面临食安与扩张压力;C 端品牌力缺失,难以对抗国际品牌与新消费势力;成本波动与行业竞争可能挤压利润空间。未来,百利食品能否借助上市资金完成 “B 端稳基本盘、C 端创增量” 的转型,摆脱对单一赛道的依赖,将决定其能否从 “汉堡配料供应商” 成长为真正的 “调味品品牌运营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