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短片节首迎短剧主角!6 亿人追捧背后,腾讯视频揭秘其文化进阶密码

“当 6.96 亿人把短剧装进手机口袋,它就不再是消遣,而是新的文化语言。”9 月 27 日,第二届澳门国际短片节将 “短剧” 纳入核心议题的举动引发行业震动。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李啦在论坛上抛出的观点更具冲击力:“短剧完全有机会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符号”。从街头巷尾的追更热潮到国际舞台的议题升级,这场始于碎片化消费的内容革命,正在腾讯视频等平台的推动下,悄然完成从流量狂欢到价值深耕的蜕变。

短剧的崛起早已写下全民注脚。数据显示,2025 年中国短剧用户规模逼近 7 亿,覆盖 68.4% 的网民,这一数字不仅超过外卖用户总量,更带动全行业形成 9.54 万家相关企业,创造 21.9 万个直接就业岗位。驱动这一市场爆发的核心,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捕捉。李啦指出,短剧消费已渗透通勤、睡前等全场景,1-3 分钟的竖屏形态成为 “最优解”,“我们不再区分短剧与中剧,只聚焦横竖屏互补,这是对用户习惯的主动适配”。腾讯视频今年加码竖屏短剧精品定制,正是看中其快速响应热点、捕捉即时情绪的独特优势。

创作者生态的繁荣则为行业注入持续动力。为破解创作供给难题,腾讯视频推出阶梯式激励体系:横屏短剧合作方年合作 3 部以上最高获 500 万奖励,竖屏 S + 级项目单部制作公司可拿 20 万,导演最高奖励 10 万。更关键的是,短剧已成为创作者的 “双向实验田”——《莫斯科行动》导演张睿携短剧《鹦鹉》跨界试水,电影导演彭发以《搏忆》探索叙事新边界,而新人导演曾庆杰则从短剧《招惹》起步,进阶执导爆款长剧《九重紫》。“平台从剧本评估到营销全链路赋能,让新人敢试错,名家敢创新。” 李啦透露。

精品化战略正推动短剧突破娱乐属性。在腾讯视频的实践中,长短剧生态已实现深度联动:长剧的虚拟制片技术下沉短剧制作,短剧则为长剧提供 IP 衍生开发,《九重紫》衍生短剧《昭世录》便通过挖掘配角故事线丰富世界观。李啦强调,精品化已从 “制作精良” 升级为 “思想精深”,国安谍战题材《鹦鹉》、探讨人生选择的《重返八零共白首》等作品,证明短剧能承载严肃议题与正向价值。这种升级让短剧在文化传播、社会议题探讨上展现出巨大潜力。

新闻总结

9 月 27 日澳门国际短片节将短剧纳入核心议题,标志着行业对其认知从 “短内容” 升级为 “短影像生态”。数据显示 2025 年短剧用户达 6.96 亿,市场规模破 634 亿元。腾讯视频李啦揭秘行业进阶逻辑:以用户为核心,通过 “横竖互促” 战略适配碎片化场景;以激励体系与全流程赋能构建创作者生态,吸引名家与新人双向入局;以长短剧联动与价值深耕推进精品化,实现从娱乐到文化载体的升级。当前短剧竞争已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博弈,其在题材创新与价值表达上的突破,正使其逐步具备成为新文化符号的潜力,未来有望在文化传播与社会议题探讨中发挥更大作用。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