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百万销量AI硬件Plaud回国,千元定价能否搅动国内市场?》​​

在AI硬件的发展浪潮中,众多产品如昙花一现,从AR/AI眼镜、戒指到AI Pin,尽管概念层出不穷,但量产难度、续航与交互体验等现实门槛,让不少产品难以持续发展。而成立仅三年的Plaud品牌,却聚焦“随身记录与纪要”这一细分方向,凭借独特的AI硬件产品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亮眼成绩,如今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其千元定价能否撼动国内市场,引发了广泛关注。

Plaud曾推出AI纪要产品Plaud Note和可穿戴的Plaud NotePin,从第一代产品发布至今年6月,全球销量已超过100万台,覆盖170个国家和地区,但此前仅在大陆以外的地区销售。2025年9月22日,Plaud宣布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同步推出三款AI纪要产品,旗舰新品Plaud Note Pro售价1299元,可穿戴式款Plaud NotePin S售价1249元,经典卡片式纪要产品Plaud Note售价1149元。

Plaud的成功源于其对细分市场的精准切入。在海外市场,它抓住了高频对话用户用手机录音时遇到的体验问题,如手机电量焦虑、关键对话被打断、专业场合录音不便等。通过软硬件一体化,将“录音 + 转写”流程整合,省去跨应用操作的麻烦,聚焦优化从信息捕获到内容沉淀的整个流程,满足了“三高”人群(高对话依赖、高知识密度、高决策杠杆)的需求,这类人群包括CEO、医生、律师等,他们需要稳定、可信的智能助理,而非最便宜的设备。

Plaud不断努力撕掉“录音笔”的标签,试图成为“能够理解意图、辅助决策的智能中枢”。其升级了Plaud Intelligence的多项功能,包括多模态输入、AI转写、多维总结和Ask Plaud等,通过优化整合国内头部大模型,将对话细节转化为深度见解,根据使用者角色和习惯提供专业模板分析对话内容,还能基于完整上下文进行深度问答。未来,Plaud将更聚焦于memory和context,专注于使用强大的智能系统并提供最佳服务。

然而,Plaud进入中国市场并非一路坦途。一方面,它面临语音数据和模型使用带来的合规要求;另一方面,本土厂商竞争压力巨大,科大讯飞、钉钉等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软硬件产品体系。同时,国内用户在付费方式和使用场景上的习惯与海外市场存在较大差异。在海外,Plaud硬件售价约1100元人民币,AI功能订阅费用为9.9美元/月,而在中国大陆,专业版和卓越版订阅费用分别为339元/年和1099元/年,这一价格策略能否获得中国用户的广泛接受仍是未知数。

Plaud提出用Agent将context深度融合并深入应用,聚焦人和人的关系、人的潜在意图等,其多维总结结合人类行为学、心理学深度研究对话中的复杂关系等。未来,Plaud能否在国内市场延续海外战绩,成为快速崛起的黑马,关键在于能否在“语言”与“对话”的边界上走得更远,满足国内用户的需求,适应国内市场的竞争环境。这场较量,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