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送房”故事翻车:公关再陷争议,童工疑云待解》​​

在餐饮行业的喧嚣中,西贝又一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近期,网友扒出西贝官方微信公众号曾发布的视频《我给大爷一碗汤,大爷要送我北京一套房》,这条看似温情的视频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引发了大量吐槽和质疑。

该视频由“西贝品味早读”公众号发布,这个自称“西贝员工的交流平台,展示西贝风貌的窗口”的账号,分享了一则“店长故事”。视频中,西贝北京六里桥旗舰店店长刘姓女士称,2002 – 2004年多次服务一位来自内蒙古的顾客,顾客要去养老院,想把北京的一套一室一厅房子给她,而她当时17岁,被吓得拒绝了。然而,细心的网友发现,若按此推算,刘姓女士2002年接待顾客时至少15岁,这就引发了西贝“雇佣童工”的嫌疑。

面对网友的质疑,西贝客服人员确认视频是真人真事,且是之前发布在“西贝品味早读”公众号上,并非近期对外公布,该公众号主要用于和西贝员工交流互动。但对于刘姓女士是否15岁就在西贝上班,客服表示不清楚。西贝北京六里桥旗舰店工作人员则称刘姓女士曾是该店前任店长,今年3月起已不在该店工作,其他情况不了解。

这并非西贝近期公关首次翻车。在“硬刚”罗永浩后,西贝出现了一系列被网友认为“神级”的公关操作。9月23日,西贝公众号发布文章《7岁的毛毛:我以为自己再也吃不到西贝了》,讲述毛毛因妈妈受新闻影响不让其光顾西贝,毛毛哭闹着要遵守与西贝的“约定”。文章发布后,大量网友质疑内容真实性,随后西贝方面删除了该篇文章。此外,西贝发布的“大哥进店不吃饭,先储值1000块钱支持西贝”“小伙子两个人点600多块钱的菜,说‘我跟西贝同生死’”等情感故事,也被网友认为情节不合常理、编造痕迹过重,公关用力过猛、适得其反。

西贝作为知名的餐饮品牌,本应凭借其美食和良好的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然而,这些公关事件却让品牌形象受到了损害。从“送房”故事引发的童工疑云,到一系列情感故事被质疑编造,西贝在公关策略上似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任建立在对品牌的真实认知之上。西贝的这些公关操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了质疑和不信任。如果西贝不能及时反思并调整公关策略,重新审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那么其在市场竞争中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西贝“送房”故事翻车事件,为餐饮行业乃至其他企业都敲响了警钟。企业在进行公关活动时,应秉持真实、诚信的原则,以真诚的态度与消费者沟通,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长期支持和信任,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未来,西贝能否走出公关困境,重塑品牌形象,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