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 12 点喝的糖水,醒来居然是凌晨 2 点!” 韶关市民李女士的经历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她在街边甜品店点了一碗木薯糖水,喝完后浑身乏力、昏昏欲睡,一睡就是 14 小时,醒来后还伴有头痛、恶心。起初她以为是 “吃甜食犯困”,直到看到多位网友分享类似经历 —— 有人吃完木薯呕吐,有人头晕到无法站立,才意识到问题不简单。

韶关新闻网最新调查揭开真相:木薯并非 “安全甜品”,生木薯含有的氰苷类化合物会转化为有毒氢氰酸,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中毒,而 “昏睡 14 小时” 正是轻度中毒的典型症状。作为华南地区热门甜品,木薯糖水的安全隐患被多数人忽视,不少人误将中毒症状当作 “晕碳” 或 “过敏”,错过了及时处理的时机。
木薯有毒?不是谣言,是真的!
“木薯有毒并非危言耸听,生木薯的毒性不容小觑。” 广东省食品安全学会专家解释,木薯中含有亚麻苦苷和百脉根苷两种氰苷类物质,在自身酶的作用下会水解生成氢氰酸 —— 这种剧毒物质会抑制细胞呼吸,导致组织缺氧,严重时可致命。数据显示,食用 150-300 克未经处理的生木薯,就可能引发中毒,儿童、老人等体质较弱人群风险更高。
很多人误以为 “市场上的木薯都能直接吃”,实则不然。木薯分为食用类、饲用类和工业类,只有食用类木薯可经处理后食用,但即便是食用类,新鲜状态下仍含有毒性。韶关市疾控中心曾接到过一起家庭中毒案例:一家四口食用未充分浸泡的木薯后,均出现头晕、呕吐症状,最小的孩子甚至陷入短暂昏迷,经抢救才脱离危险。
中毒 vs 犯困:教你区分两种 “嗜睡”
李女士的经历中,网友对 “昏睡原因” 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是 “高碳水导致的晕碳”,有人觉得是 “中毒”。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营养科负责人金薇薇给出明确区分:
1. 木薯中毒的 “危险嗜睡”
- 症状特点:除了嗜睡,还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口干、心悸等,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潜伏期通常为 1-12 小时;
- 原理:氢氰酸影响氧气运输,导致大脑缺氧,引发嗜睡甚至昏迷,李女士 “睡 14 小时 + 头痛” 就属于轻度中毒表现。
2. 血糖升高的 “正常犯困”
- 症状特点:仅表现为困倦,无其他不适,通常在吃完甜食后半小时到 1 小时出现,持续 1-2 小时后缓解;
- 原理:木薯碳水含量高达 27.8 克 / 100 克(是红薯的近两倍),加糖煮成糖水后 GI 值飙升,血糖骤升会促使大脑分泌 5 – 羟色胺,产生安神助眠效果,与 “吃饱饭犯困” 原理类似。
“关键看是否有伴随症状。” 金薇薇强调,若仅犯困无不适,可能是血糖升高导致;若出现头痛、呕吐等,必须警惕中毒,及时就医。
安全吃木薯:3 步 “脱毒” 是关键
想吃木薯糖水又怕中毒?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专家给出 3 个核心 “脱毒” 步骤,能去除 96% 以上的有毒物质:
1. 选对品种:认准低毒食用木薯
市场上购买木薯时,优先选择 “华南 9 号”“桂热 10 号”“面包薯” 等专用食用品种,这些品种经培育后氢氰酸含量较低;切勿购买来源不明的野生木薯或工业用木薯,这类木薯毒性极高,无法通过家庭处理去除。
2. 去皮浸泡:至少泡 1 天,勤换水
木薯的毒性主要集中在表皮和皮下组织,处理时需彻底去皮,切成小块后用清水浸泡,期间每天换水 2-3 次,浸泡时间不少于 24 小时。研究显示,去皮木薯浸泡 1 天后,氰化物含量可降低 45%,浸泡 2 天以上去除率更高。
3. 彻底煮熟:水煮 25 分钟 + 开盖蒸
浸泡后的木薯需先冷水下锅,煮沸后继续煮 25 分钟(水要没过木薯),此时氰化物去除率可达 81.7%;煮好后捞出,可根据口味加水加糖,再开盖蒸 15-20 分钟,开盖能让残留的有毒气体充分挥发。
若嫌处理麻烦,可直接购买正规渠道的木薯粉、木薯淀粉 —— 这类产品经冲淋、粉碎、烘干等工业处理,已完成 “脱毒”,用来制作芋圆、珍珠等更安全,但需注意控制用量,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新闻总结
一碗木薯糖水致昏睡 14 小时,并非 “晕碳” 那么简单,可能是生木薯中的氰苷类物质转化为氢氰酸引发的轻度中毒。木薯虽含毒,但通过 “选低毒品种、去皮浸泡 1 天以上、水煮 25 分钟 + 开盖蒸” 这 3 步,可有效去除毒性。
区分 “中毒嗜睡” 与 “血糖犯困” 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头痛、呕吐等伴随症状,若出现中毒迹象需及时就医。对于控糖人群,木薯因高碳水特性需少吃,避免血糖骤升。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才能既享受木薯糖水的美味,又守住健康安全底线。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