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饼暗藏健康隐患!专家支招:这样吃才不“甜蜜负担”​​

【双节将至,月饼成消化系统“甜蜜负担”】

“国庆 + 中秋”双节假期即将来临,亲朋好友间互赠的月饼礼盒纷纷登场。月饼,作为中秋佳节的标志性美食,承载着团圆的美好寓意。然而,龙华医院脾胃病二科副主任医师喻晓指出,每年中秋节前后,因腹胀、消化不良、胃痛等问题前来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而罪魁祸首正是这小小的月饼。在中医理论里,月饼被归为“膏粱厚味”,是消化系统的“甜蜜负担”,那么,我们该如何健康地享用月饼呢?

【中医视角:月饼易生“湿热”,损伤脾胃】

喻晓解释,月饼主要由精白面粉、糖、油等精细材料制成,味道厚重、油腻、甜腻。面粉滋腻碍胃,白糖、莲蓉助湿生痰,油脂油腻缠脾,蛋黄胆固醇高且多食易积。过量食用这类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功能。脾胃作为“后天之本”,主管运化水谷精微,当脾胃不堪重负时,无法正常运化水湿,就会在体内产生湿热之邪,进而引发脘腹胀满、嗳气反酸、口苦口黏、大便黏腻不爽等不适症状。

【现代医学:高热量“三高”食品,考验消化系统】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月饼是高热量、高糖、高脂肪的“三高”食品。一个双黄莲蓉月饼的热量可能达到 800 大卡,相当于 2 – 3 碗米饭,这对消化系统是巨大的考验。

【健康食用建议:控制“量”与“时机”,智慧搭配】

控制分量,浅尝辄止

把一个月饼切成 4 块或 8 小块,与家人分享,每次食用不超过 1/4 个标准月饼。若当天吃了月饼,要相应减少米饭、面条等主食的摄入量,并将月饼计入一天的总热量,避免热量超标。

选择最佳食用时间

推荐在上午或中午食用月饼,此时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脾胃功能较强,能更好地消化。不推荐晚上或睡前食用,夜晚脾胃功能减弱,食用后会增加胃肠负担,影响睡眠,还易导致脂肪堆积。

切忌空腹食用

空腹时胃酸分泌较多,月饼中的高糖分和油脂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可能引发胃部不适或灼热感。

搭配解腻食物

饮茶是解腻的首选,普洱茶性温,能去油腻、消食积;绿茶性凉,适合体质偏热、易上火的人;山楂茶、乌梅汤能促进脂肪分解,帮助消化;菊花茶适合搭配易上火的月饼。此外,还可搭配柚子、石榴、猕猴桃、山楂等酸味水果,缓解油腻感。

【特殊人群:谨慎食用,控制分量】

脾胃虚弱者、糖尿病患者、高血脂、脂肪肝、冠心病患者以及易上火人群,食用月饼时要格外谨慎。脾胃虚弱者要严格控制分量;糖尿病患者务必选择“无糖”或“低糖”月饼,并严格计算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监测血糖;高血脂、脂肪肝、冠心病患者避免含有蛋黄、五花肉馅的月饼;易上火人群应避开枣泥、豆沙等偏温热的馅料。

【吃多了怎么办:中医妙招缓解不适】

如果不小心贪嘴,出现腹胀不适,可以按揉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每穴 3 – 5 分钟,有助于健脾胃、消积食。饭后半小时散步,促进胃肠蠕动,但切忌立刻坐下或躺下。

【新闻总结:健康吃月饼,享受团圆节】

中秋月饼虽美味,但隐藏着健康隐患。通过控制食用量、选择合适的时间、搭配解腻食物,特殊人群谨慎食用,以及掌握吃多了的缓解方法,我们就能在享受月饼美味的同时,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与家人共度一个健康、团圆的佳节。记住,团圆的意义远大于月饼本身,与家人的欢声笑语才是这个节日最甜美的“馅料”。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