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降级的浪潮下,国内餐饮行业整体呈现出低迷态势。海底捞、九毛九等头部餐企即便努力控制人均消费,业绩依旧难掩下滑趋势。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线城市的商场里,三家日料店却异军突起,成为新的排队王,它们就是回转寿司店滨寿司、寿司郎以及日式牛肉汉堡盖饭店肉肉大米。周末在滨寿司或寿司郎,排队两三个小时已成为常态,寿司郎西单大悦城首店中午等候时间甚至曾超 10 小时;而在工作日中午,肉肉大米店外的队伍也常常长到让人望而却步。
业绩斐然,客单价不低却仍受热捧
这几家日料店不仅人气爆棚,业绩更是亮眼。寿司郎母公司 FOOD&LIFE 财报显示,在 2024 年 10 月至 2025 年 6 月的 9 个月里,营收同比增长 18.3%,达到 3131.5 亿日元,运营利润增长 68.4% 至 292 亿日元。中国市场成为其增长的重要动力,在这期间,寿司郎日本门店数量稳定在 660 家左右,海外门店却从 174 家激增至 212 家,其中近 100 家开在中国。国际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41.2% 至 931 亿日元,分部利润暴增 118.9% 至 111.17 亿日元。受此推动,FOOD&LIFE 股价自 2024 年底以来涨幅达 2.6 倍,8 月中旬总市值突破 1 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第二大餐饮企业。市值排名第一的日本餐企,正是滨寿司的母公司日本泉膳控股,旗下还有知名平价连锁日式快餐店食其家,自 2023 年至今,泉膳股价也已涨了两倍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下消费降级背景下,这些日料店客单价并不低。据窄门餐眼数据,寿司郎、滨寿司和肉肉大米平均客单价分别为 120 元、82 元和 77 元。即便如此,消费者排队热情丝毫不减。
创新体验,兼顾质价比与娱乐性
走进肉肉大米,店内面积不大,约 70 平米的就餐区域设置了两个 U 型台,每个 U 型台内有两个操作台,分别负责煮汤、蒸饭和烤肉饼。消费者围绕 U 型台就坐,类似日料板前料理。这里只提供汉堡肉饼盖饭一种餐食,价格在 68 – 98 元的套餐,包含 2 – 3 块牛肉饼,还有米饭、鸡蛋、汤和西兰花,且蔬菜米饭和汤可无限续,吧台上多种酱料供顾客自由搭配。顾客还能观看工作人员现烤肉饼,随后自行在面前的小型电烤盘上烤至心仪熟度,这种独特体验融合了观赏性与参与感,以相对平价提供了简易版 “板前料理” 享受,兼顾了质价比。
寿司郎和滨寿司的走红则另有逻辑。在体验感上,摒弃传统回转寿司传送带模式,消费者通过平板电脑或大屏幕下单,后厨即点即做,菜品通过专属传送带精准送达,并伴有提醒 BGM,仪式感十足。情绪价值方面,寿司郎每桌大屏幕设有抽奖活动,每消费 60 元可参与一次,奖品为迷你小车玩具,尽管中奖率低,但消费者乐此不疲。二者还精准定位家庭客群,强调食材新鲜、门店现做,解决家庭对食品安全的顾虑,滨寿司还推出 25 元儿童套餐并附赠扭蛋币,增加就餐娱乐感。同时,它们填补了国内一线城市人均 100 – 150 元寿司市场空缺,主要产品单价 10 – 20 元不等,常有特价商品,让消费者以相对较低价格享受高品质寿司体验。
降本增效,源自日本市场的历练
日本 “失去的 30 年” 中,餐饮行业规模缩减近 2 成,连锁餐企为吸引消费者大打价格战,也倒逼出一系列降本增效 “绝技”。例如萨莉亚通过定制拖把、优化意面加工流程等提升效率。如今的日料排队王们也继承了这一优势。寿司郎和滨寿司采用智能传送带、餐具等自助模式,大幅降低前端服务人工成本。寿司郎 200 款 SKU 看似繁杂,实则操作简单,兼职员工可承担 70% 工作量,通过规模直采、食材利用率提升以及数据分析减少浪费等方式控制成本。肉肉大米则通过独特门店设计提升空间利用率,简化 SKU,以大单品策略降低后厨运营和人员培训难度,同时每月推出限定口味保持新鲜感。高翻台率也让这些餐厅回本周期大大缩短,如寿司郎最快七八个月即可回本。
在国内餐饮市场竞争激烈、口味风向多变的当下,这三家日料店凭借创新体验、质价比优势以及降本增效的运营模式,在消费降级浪潮中脱颖而出,成为商场排队王,其成功经验值得餐饮行业深入研究与借鉴。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