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 5 万倍净利润暴涨的成绩单,一边是半年闭店 259 家的隐忧;既用‘零加盟费’狂撒 1.5 万家门店,又豪掷 13 亿高溢价收购子公司股权。”“好想来” 母公司万辰集团近日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不仅与鸣鸣很忙打响港股 “量贩零食第一股” 争夺战,更揭开了这家 A+H 双上市候选企业的资本筹谋。从 2022 年 5.49 亿元营收到 2024 年 323.29 亿元的飞跃,万辰集团用三年完成 “食用菌企业” 到 “零食巨头” 的蜕变,但门店增速放缓、605% 溢价并购等争议,也让其资本棋局充满变数。

抢滩 “第一股”:用 323 亿营收筑 IPO 底气
万辰集团冲刺港股的底气,来自量贩零食赛道的爆发式增长。2021 年借壳上市时,其主业还是食用菌,如今已通过收购来优品、吖滴吖滴等品牌并整合为 “好想来”,完成彻底转型 ——2024 年量贩零食业务营收 317.9 亿元,占总营收的 98.3%,较 2022 年增长超 60 倍。2025 年上半年更交出 “营收 225.83 亿元、净利润 4.72 亿元” 的成绩单,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 50358.8%。
这一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在 “零食量贩化” 浪潮下,万辰集团通过 “零加盟费、仅 2 万保证金” 的加盟政策快速扩张,门店数量从 2023 年末的 4726 家激增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15365 家,覆盖 29 个省份。“低价加盟模式能快速抢占下沉市场,但也埋下管理隐患。” 一位连锁行业分析师指出。此时冲刺港股,万辰集团不仅想拿下 “量贩零食港股第一股” 的头衔,更计划通过募资升级门店网络与仓储物流,巩固扩张成果。
高溢价并购:605% 增值率背后的控制权博弈
IPO 前夕,万辰集团 13.79 亿元收购南京万优 49% 股权的动作,暴露了其整合供应链与巩固控制权的双重意图。南京万优是 “好想来” 核心运营主体,旗下管理 3212 家门店,万辰集团此前已持有其 51% 股权,收购后持股比例将升至 75.01%。但这笔交易的溢价率高达 605.46%—— 南京万优账面值仅 4.25 亿元,评估值却达 29.97 亿元,引发市场对 “利益输送” 的质疑。
更深层的逻辑藏在股权置换中。交易对手方周鹏转让股权所得的 12.69 亿元,恰好用于收购万辰集团 5.27% 股份,同时将其持有的 6.55% 股权表决权委托给实际控制人王泽宁;另一对手方杨俊则承诺用 1.1 亿元股权转让款增持万辰股份。“这本质是通过股权绑定核心团队,” 资深投行人士分析,“南京万优管理着近三分之一门店,高溢价收购既是对其业绩的认可,也是为了避免核心资产流失。”
隐忧浮现:门店 “大开大闭” 与家族控股风险
光鲜数据背后,万辰集团的扩张模式已显露疲态。2025 年上半年新增门店 1468 家,较去年同期减少 30.26%;闭店数量却达 259 家,同比激增 131.25%,远超去年全年闭店数。门店 “大开大闭” 直接推高成本:上半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增长 41.86%、77.39%,侵蚀利润空间。
家族控股背景更让资本市场担忧治理风险。创始人王健坤被立案调查后,其姐姐王丽卿、儿子王泽宁等亲属掌控公司核心岗位,王泽宁在一致行动协议到期后成为唯一实际控制人。“家族企业易出现决策集中化问题,此前茶饮供应商佳禾食品就因战略误判陷入增长困境,万辰需警惕类似风险。” 业内人士警示。此外,A 股股价近期出现 15.67% 的溢价率波动,也折射出市场对其高增长可持续性的疑虑。
新闻总结
万辰集团赴港 IPO,是量贩零食行业资本化加速的缩影,其核心筹谋可概括为 “规模抢位 + 资本整合 + 控制权巩固” 三大主线:通过低价加盟政策快速铺开 1.5 万家门店,用 323 亿营收夯实 IPO 基础;高溢价收购南京万优股权,既绑定核心团队又整合供应链;借助股权置换强化家族控制权,为双上市铺路。但隐患同样突出:门店扩张放缓与闭店激增暴露模式缺陷,605% 溢价并购引发生态质疑,家族控股与成本高企可能制约发展。未来,万辰集团能否在 “量贩零食第一股” 争夺战中胜出,关键在于能否用上市募资优化供应链效率、降低加盟管理风险,将规模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否则可能重蹈部分连锁企业 “规模越大、亏损越甚” 的覆辙。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