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大摸底开启,乡村振兴添新翼】
金秋九月,江西赣州瑞金市黄柏乡的脐橙园里,硕果累累的景象映照着种植户邓主平的喜悦脸庞。十年前那次农业普查,如同一盏明灯,为他照亮了种植方向,让他的 30 亩脐橙园年收入显著增加,过上了红火日子。如今,2026 年,我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这一每十年进行一次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宛如一场“三农”领域的深度大摸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意义非凡。

【普查内容:五大领域,全方位洞察“三农”】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农村经济研究处处长孟晓娴形象地将此次普查比作给农业农村做一次“全面体检”。第四次农业普查重点聚焦五个方面:其一,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摸清农业从业人员、土地利用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基础情况,为农业生产的资源配置提供精准依据;其二,粮食和大食物生产,深入了解粮食、经济作物、肉蛋奶、林产品、水产品等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居民食物供给的多样性;其三,农业新质生产力,重点关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助力农业产业的创新升级;其四,乡村发展基本情况,详细调查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乡村振兴进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数据支撑;其五,农村居民生活情况,真实了解农户家庭状况、生活质量等民生改善情况,切实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孟晓娴强调,开展农业普查,能全面摸清新时代我国“三农”家底,是制定“三农”政策的重要依据,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支撑。种植户邓主平就深刻体会到普查带来的好处,上次普查后,政府依据调查结果出台脐橙产业发展政策,他抓住机遇扩大规模,采用标准化种植技术,脐橙畅销,收入增加。
【普查变化:三个“新”,彰显时代特色】
在江西瑞金黄柏乡鲍坊村的遥感测量点,无人机“嗡嗡”升空,仅用 15 到 20 分钟就完成了对 200 米×200 米调查样方的自动航拍任务,而过去完成同样的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工作,至少要耗费一整天。这生动展现了历次农业普查技术变革带来的质效提升。与十年前相比,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有三个显著新变化。调查内容上,首次将多元化食物供给、农业新质生产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新情况纳入调查范围,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调查方法上,采取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式,既能保证数据质量,又能减轻基层负担;调查手段上,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极大提高了普查的数智化水平。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农业调查处副处长鞠文超表示,为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将从科学设计方案、广泛宣传动员、扎实开展培训、精心组织登记、运用信息化手段、全程质量控制等六个方面严格把关。
【普查意义:与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
农业普查虽看似与城市居民距离遥远,实则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农民来说,全国农户真实数据的汇总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指南针”,能让惠农政策精准到位,如无人机飞测发现水稻长势问题后及时通报当地政府,指导农户干预避免减产。对消费者而言,普查数据直接影响“菜篮子”“米袋子”的供应保障,政府通过摸清农产品生产情况,能更精准调控市场供给,稳定物价。对全社会来说,普查结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将涉及全国所有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邓主平也郑重承诺会认真接受普查,填准每一个数字,汇聚成国家发展的“大账本”。
【新闻总结:“三农”普查,绘就振兴新蓝图】
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是我国“三农”领域的一次关键审视。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精准把握农业生产条件、粮食供给、新质生产力、乡村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等情况。其三个“新”变化体现了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为普查工作注入新活力。而普查结果与每个人的利益紧密相连,从农民的增产增收,到消费者的生活保障,再到全社会的协调发展。此次普查将为我国制定科学合理的“三农”政策提供坚实依据,有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为建设农业强国绘就宏伟蓝图,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三农”普查必将发挥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