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 只是起点,终极要造能自我迭代的超级 AI!”9 月 24 日,2025 云栖大会现场,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的宣言掷地有声。这场被视作全球 AI 产业风向标的大会上,阿里云不仅一口气发布 7 款通义大模型更新,更抛出 “超级 AI 云 + 大模型 OS” 双线战略,直言要从传统云服务商升级为 “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 其目标清晰而大胆:成为 AI 时代比肩谷歌、微软的全球顶级玩家,而中国 AI 云市场 35.8% 的绝对领先份额(Omdia 数据),已为这场冲刺铺垫了底气。

走进云栖大会展区,通义大模型家族的最新成员正上演 “智能秀”:能自主调用 100 + 工具的 Agent 模型,让菜鸟仓库机器人分拣效率提升 30%;多模态大模型生成的工业设计图,精度达到毫米级;代码大模型支持 10 种编程语言实时调试,被程序员称为 “贴身助手”。“这 7 款模型不是孤立更新,而是全栈战略的技术落地。” 阿里云 CTO 周靖人解释,全栈自研涵盖 AI 模型、Agent 开发、AI 基础设施三层,全球同时布局这三大领域的企业,仅有阿里与谷歌。
支撑这份底气的,是阿里云 “两条腿走路” 的清晰路线。吴泳铭在主题演讲中提出两大核心判断: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超级 AI 云是下一代计算机。据此,阿里云敲定并行战略:通义千问走开源路线,打造 “AI 时代的 Android”—— 目前其已累计发布 300 多款模型,全球下载量超 6 亿次,衍生模型达 17 万个,构建起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矩阵;同时加速建设超级 AI 云,以 GPU 为核心重构算力网络,三年 3800 亿的基础设施投入计划,正让 “下一代计算机” 从概念变为现实。
这场战略转型已结出硕果。财务数据显示,2025 年二季度阿里云收入同比大涨 26% 至 333.98 亿元,增速创三年新高,其中 AI 相关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市场份额更具说服力:Omdia 报告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国 AI 云市场规模 223 亿元,阿里云以 35.8% 的份额远超二至四名总和,稳居全球 AI 云四强,也是四强中唯一的中国企业。股价则给出最直接的市场反馈:大会召开当日,阿里港股单日飙涨 9.16%,市值激增近 3000 亿港元。
AI 技术正快速渗透阿里全生态,成为战略落地的 “试验场”。淘天集团的 “全站推广” AI 工具,让中小商家经营效率提升 20%;淘宝 “猜你喜欢” 在大模型加持下,用户加购率上涨超 5%;夸克推出的 AI 眼镜,可实时识别商品信息并生成购物建议;高德地图的 AI 路线规划,让通勤时间平均缩短 12%。“从电商到物流,从 C 端工具到 B 端服务,阿里云的 AI 能力正在场景中反复验证、快速迭代。” 阿里云副总裁张启表示。
如今的阿里云,已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 “云服务商”。吴泳铭接手后推动的 “AI 驱动、公共云优先” 变革,如同一场精准的 “手术刀” 手术,让这家十年老店重焕活力。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全球野心:2025 年起将出海列为核心战略,在东南亚、欧洲布局 AI 算力中心,试图在全球 AI 竞争中抢占话语权。
新闻总结
9 月 24 日 2025 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正式亮出 “成为全球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 的野心,剑指 AI 时代的谷歌、微软。其核心战略为全栈自研 + 双线并行:全栈涵盖 AI 模型、Agent 开发、AI 基础设施三层,全球仅阿里与谷歌实现全覆盖;双线指通义大模型走开源路线(全球最大开源模型矩阵,下载量超 6 亿次),超级 AI 云打造下一代计算机(三年投 3800 亿),终极目标是实现自我迭代的 ASI(超级人工智能)。转型成效显著:2025 年二季度收入增 26%,AI 收入连八季三位数增长,以 35.8% 份额居中国 AI 云市场第一,跻身全球 AI 云四强。目前 AI 技术已深度融入淘天、菜鸟等阿里生态,未来将加速出海。这场转型标志着阿里云从传统云服务商向全球顶级 AI 玩家的蜕变,为中国科技企业参与 AI 全球竞争提供了范本。
发表回复